找到相关结果约791条,用时0.015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工作。这些言论是他的大众新闻立场的重要体现。韬奋从《生活》周刊的“小言论”到《大众生活》的“星期评坛”、“漫笔”,再到《抗战》三日刊的“时评”及《全民抗战》的“每周评坛”等,他讲人民大众想讲的话,讲《新华日报》不便讲的话,立场鲜明,慷慨凌厉,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了极其...
    2009.04.14 16:36:00
  2.   【内容摘要】《亚洲时报》2008年12月23日刊登了美国华裔学者廖子光题为《从全球金融危机中拯救中国经济》的文章,认为中国必须摆脱出口依赖,建立高工资、充分就业的经济。而使用就业创造凭证,是在政府财政预算之外创造信贷,不构成任何通胀威胁,将为早日实现上述目标提供一...
    2009.06.02 14:13:00
  3.   香港《大公报》5日刊出署名文章说,中国迅速崛起而美国日见衰退,“哥俩好”频频叫响。中美关系定位“哥俩好”,既反映出奥巴马新政的“智慧外交”,也反映出中国历来的“韬光养晦”,二者的综合,成就了21世纪中美关系新定位。   文章摘录如下:   中国迅速崛起而美国日见...
    2009.06.08 11:34:00
  4.   香港《明报》15日刊文说,中国、俄罗斯 、印度 及巴西“金砖四国”明天将在俄罗斯举行历来首次四国峰会,讨论国际经济与金融局势。金融海啸后,新兴国家一直要求在世界经济体系有更大话语权,这次“金砖四国”峰会象征新兴国家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文章摘录如下:   中国...
    2009.06.17 10:36:00
  5. 下去,离全民炒楼为期不远了。   房价的快速上涨以及市场的反常红火,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对于房地产行业泡沫的高度关注与担忧。统计局近日刊文指出,高房价使购房者背上重债,只能压缩消费,造成内需不足;众多非房企杀入楼市,表明社会资金在其他领域找不到保值增值项目,被迫投入...
    2009.08.20 13:00:00
  6.   新加坡《联合早报》9日刊出文章《中国模式能够被围堵吗?》说,中国不拒绝一切先进的东西,而是把西方和他国成功的经验融合进自己的模式。这使得中国模式对发展中国家有特别的吸引之处。尽管西方感觉到中国模式对西方模式的冲击,但只要这种模式对其他国家有吸引了,它是很难被...
    2009.09.09 14:36:00
  7. 论〉出版启事》中写道:“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够反映出当前的整个局势,能够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发生不断的、生动活泼的联系。”新华社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既是人民实践活动的记录者和传播者,也是社会变革运动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2009.10.12 14:44:00
  8.   《青年参考》10月16日刊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幕式上的致辞。摘登如下: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形成了以优秀民族文化为基础、同时积极吸收外来有益文明成果的文化发展格局。   我们认为,文化的影响力是超越时空、跨越国界的。文化因交流...
    2009.11.09 16:13:00
  9.   新加坡《联合早报》4日刊文《“年度汉字”成为新的流行》说,近年来,东亚汉字文化圈流行在岁末选举一个最能代表大众心情、总结一年经验、象征世态变化的汉字。日本人对汉字的爱与弃也许是表现最突出的国家;日本的汉字情意结也许最能反映世态的变化。同时,日本人、韩国人“自...
    2010.01.05 15:47:00
  10. 新理论走进了百姓心灵,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发挥了“主心骨”的作用。   “理论创新,不仅在内容,也在形式和途径”   本报2月21日刊登的一则“征文启事”,成了知识界代表委员谈论的一个话题。   这个启事,不仅引人注目地向全社会推荐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组织专家刚刚评...
    2010.03.05 14:07: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