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无不贫之期,民无不困之望。" 同时,他又强调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才的重要意义。他说: "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自立学,此古今中外不易之理。"他的结论是: "实业、教育,富强之本"; "求活之法,唯有实业、教育。 实业与教育这一对事业之间的关系如何?张謇将教育看做发展实业...
2009.03.09 15:10:00
-
保存等类),以养思想之高尚优美。”“注重市民德智之培养,以谋根本之解决。盖不如是,不足使其晓然于都市设计之功效,而养成其自治之能力与牺牲之精神,然而欲使人民实收知难行易之效,又非藉教育与宣传之力不为功”(萧桐:《都市建设学·序》,《道路月刊》,第30卷,第1号)。...
2009.04.07 15:22:00
-
复劝说下,在金钱的诱惑下终于心动,一发不可收拾。他想到过要改邪归正,但身不由己的他,却在朋友们的设计之下,走上了更为隐蔽的权钱交易之路。从政和发财是“两只船”,谁要想脚踏这“两只船”,迟早要掉进阴沟,注定人财两空,一无所有。周良洛在忏悔书中写道:“金钱,在人世...
2009.06.10 15:44:00
-
极其深远博大的。因为漫长历史上吏治的败坏、社会的动荡、经济的变迁、风俗的影响都在其中逐一浮现。
陈寅恪先生悲道德、风习纷乱变易之际,世态出现可怕的大幅滑落:“有贤不肖拙巧之分别,而其贤者拙者,常感受痛苦,终于消灭而后已。其不肖者巧者,则多享受欢乐,往往富贵荣...
2009.08.10 10:33:00
-
之”就是主张统治者在经济政策上要顺其自然。因而,他主张,“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泽之禁。”认为这样就可以使“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司马迁在《货殖列传》里讥讽桑弘羊的“与之争”经济政策,而对管仲“设轻重九府”以致齐国富强的措施给予了一定的...
2009.09.10 11:14:00
-
婪的利益追求者的意识形态。而美国社会的特质就是“贪得无厌的扩张和对个人主义的绝对容忍。从历史上看,这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自由贸易之所以得到支持,是因为这有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和扩大统治阶层的利益”。中谷岩认为,美国式近代经济学具有一流的理论体系,作为学问的完成...
2009.10.26 14:34:00
-
客观世界的预设,始终是指引西方哲学与科学探索的基本信念。
而中国文化从语言文字开始,即与西方分道扬镳,轴心时期的先秦,无论周易之太极,孔子之仁,老庄之道,其最高理念皆可归结为具有“原发创生性”的“道”。(1,绪论;3,P3)中国人通过“观物取象”、“象以尽意”,...
2009.12.17 15:22:00
-
产业经济两个层面,分别考察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我国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影响,跨国公司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出口贸易之间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动规律;考察了跨国公司对我国总体市场竞争格局以及对我国银行业、家电业、汽车业、电信业、传媒业等重要行业市场结构...
2010.01.13 11:16:00
-
场中进行金融运作的国际机构来说,不是一个正常的选择方案(须知,这些国际机构有着较为严格的公司治理结构,并非总是倾向于从事不合法交易之辈)。
非法路径不可行,强调“国际热钱大量流入中国”的人只好求助于合法路径,由此,提出了所谓“隐藏”在经常项目下的国际热钱流入...
2010.01.14 14:37:00
-
以来,很少有人能做得到了。孔子这样推许的“中庸”,其含义到底是什么?其境界到底又有多高呢?朱熹解释说:“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这样,中庸一词的...
2010.01.27 09: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