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29条,用时0.028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汝、淮、泗诸河之间的广大区域水运交通十分通畅,这使吴王夫差得以率军循邗沟,经末口与泗水口,进入泗水后再转入菏水到达河、济之上,与晋侯会盟于黄池,称霸于中原;后又使魏国凌驾于鸿沟流域之宋、卫、邹、鲁、陈、蔡诸国之上,成为战国时期东方之霸主⑧。另一方面,除上述军事...
    2009.07.08 11:28:00
  2. 朝晚期都城二里头遗址和殷商墓葬中出土的精美玉器,已经能看出有批量的和田玉供应情况。西周时期的高等级墓葬,如三门峡虢国墓和山西曲沃晋侯墓,出土玉器数量庞大且制作精致,几乎清一色都是用和田玉。东周之后的儒家推崇“君子温润如玉”的人格修养理想,老子在《道德经》中标榜...
    2013.07.25 08:59:00
  3. 问题,会成为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中大家所关注的焦点。   类似的出土文献研究给予考古工作的重要影响,也体现在上世纪末与本世纪初曲沃晋侯墓地的发掘中。陆续发掘的十八座甲字形大墓及一座中字形大墓,所出不同年代的青铜器中多有“晋侯某”之称。对铭文内容的释读,不仅使墓地的...
    2013.09.11 09:09:00
  4. 以来,关于礼之义与仪的判别,则一直或显或隐地纠结着人们的思维。   如公元前537年,鲁昭公“如晋,自郊劳至于赠贿,无失礼”。对此,晋侯以为他“善于礼”。然而,女叔齐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鲁昭公不知礼。晋侯问其故,女叔齐回答:“是仪也,不可谓礼。”那么,什么是礼呢?...
    2015.01.21 08:22:00
  5. 以来,关于礼之义与仪的判别,则一直或显或隐地纠结着人们的思维。   如公元前537年,鲁昭公“如晋,自郊劳至于赠贿,无失礼”。对此,晋侯以为他“善于礼”。然而,女叔齐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鲁昭公不知礼。晋侯问其故,女叔齐回答:“是仪也,不可谓礼。”那么,什么是礼呢?...
    2015.01.21 09:16:00
  6. 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掌达书名于四方”,明确记载了史官之掌管图书典籍的职责。又据《左传·昭公二年》:“二年春,晋侯使韩宣子来聘……观书于大史氏。”“观书于大史氏”,正是书籍为大史所掌之明证。又《吕氏春秋·先识》记载:“晋太史屠黍见晋之乱也,见...
    2015.12.02 09:49:00
  7. 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掌达书名于四方”,明确记载了史官之掌管图书典籍的职责。又据《左传·昭公二年》:“二年春,晋侯使韩宣子来聘……观书于大史氏。”“观书于大史氏”,正是书籍为大史所掌之明证。又《吕氏春秋·先识》记载:“晋太史屠黍见晋之乱也,见...
    2015.12.02 09:49:00
  8. 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掌达书名于四方”,明确记载了史官之掌管图书典籍的职责。又据《左传·昭公二年》:“二年春,晋侯使韩宣子来聘……观书于大史氏。”“观书于大史氏”,正是书籍为大史所掌之明证。又《吕氏春秋·先识》记载:“晋太史屠黍见晋之乱也,见...
    2015.12.02 10:16:00
  9.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就在门前的槐树上撞死了。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   文赢请秦三帅,晋侯释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
    2016.02.26 08:51:00
  10.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就在门前的槐树上撞死了。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   文赢请秦三帅,晋侯释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
    2016.02.26 08:51:00

相关搜索 晋侯姬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