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1条,用时0.043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干部在人才使用上“嫉贤妒能”、“求全责备”,大搞“近亲繁殖”,从而导致一些“千里马”被拒之门外。要想杜绝这种现象,不妨学学晋国,晋悼公不仅大胆任用能臣魏绛,而且还虚心接受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和戎”国策,对曾居楚十年的智罃同样信而任之,支持其改革,并最终获得成功。“...
    2012.11.02 13:28:00
  2. 齐景公以为相,用其策,国力日强,尊王攘夷。因而,用人的关键问题是,不能唯亲,而要唯贤,“为官择人,唯才是与”。祁奚告老辞政时,晋悼公问谁可替他,一问举解狐,再问举祁午,解狐为其仇人、祁午乃自己儿子,此谓“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今天,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无论党...
    2016.11.30 07:45:00
  3. 齐景公以为相,用其策,国力日强,尊王攘夷。因而,用人的关键问题是,不能唯亲,而要唯贤,“为官择人,唯才是与”。祁奚告老辞政时,晋悼公问谁可替他,一问举解狐,再问举祁午,解狐为其仇人、祁午乃自己儿子,此谓“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今天,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无论党...
    2016.11.30 08:32:00
  4. 的主题。   《左传》记载襄公四年,当时中国北部有一支戎狄,叫无终戎。他们的国君派人带着虎豹之皮,通过晋国的大臣魏绛向晋国求和。晋悼公喜欢打猎,在他看来,戎狄是禽兽,和什么和,打就得了。魏绛以辛甲的《虞人之箴》告诫晋悼公说“芒芒(茫茫)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
    2017.01.19 10:30:00
  5. 的主题。   《左传》记载襄公四年,当时中国北部有一支戎狄,叫无终戎。他们的国君派人带着虎豹之皮,通过晋国的大臣魏绛向晋国求和。晋悼公喜欢打猎,在他看来,戎狄是禽兽,和什么和,打就得了。魏绛以辛甲的《虞人之箴》告诫晋悼公说“芒芒(茫茫)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
    2017.01.19 10:30:00
  6. 的主题。   《左传》记载襄公四年,当时中国北部有一支戎狄,叫无终戎。他们的国君派人带着虎豹之皮,通过晋国的大臣魏绛向晋国求和。晋悼公喜欢打猎,在他看来,戎狄是禽兽,和什么和,打就得了。魏绛以辛甲的《虞人之箴》告诫晋悼公说“芒芒(茫茫)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
    2017.01.19 14:28:00
  7. 年发生的一件大事,就能回答这个问题。《左传》记载,这一年,居住在吕梁山和晋中的戎狄民族首领派使者来到晋国,通过晋国的大臣魏绛献给晋悼公老虎皮和豹子皮,以求两国和好。晋悼公说:“戎狄无亲而贪,不如伐之。”魏绛建议讲和,“我德则睦”,远近都可得安宁。晋悼公接受了这一...
    2018.04.04 08:55:00
  8. 文之舆也;勇,文之帅也;教,文之施也;孝,文之本也;惠,文之慈也;让,文之材也。”这位晋周就是在春秋中期晋楚争霸中非常有作为的晋悼公。他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文”,包含了敬、忠、信、仁、义、智、勇、教、孝、惠、让等诸多美好的德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文”就是指...
    2020.06.29 10:54:00
  9. 普遍孕育出一种“忧国忧民忧社稷”的忧患意识,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共识。春秋时期,晋国的魏绛把居安思危作为治理国家的重要规则,教导晋悼公:“‘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左传·襄公十一年》)孔子对当时不修道德、不讲学问带来的社会问题深感忧虑:“...
    2021.03.22 08:45:00
  10. 封于杨(今山西洪洞县),以邑为氏,别为杨氏,又称叔肸、杨肸。他是春秋后期晋国的贤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叔向出身晋国公族,历事晋悼公、晋平公、晋昭公三世。叔向和齐国的晏婴、郑国的子产、吴国的季札都是当时诸侯国具有重量级影响的人物。叔向的为人“正直”品性,主要体...
    2022.08.03 19: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