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71条,用时0.01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大夫乃至平民百姓,都在其立身行事中反映出耻感文化的影响。管仲辅佐齐桓公,曾引起时人对他是否知耻的争论。晋楚城濮之战时,栾贞子力谏晋文公不要“思小惠而忘大耻”,坚定打败楚国的决心。吴越争霸时,越王勾践正是不忘“会稽之耻”,终于灭掉吴国。战国中期,秦孝公深以“诸侯卑...
    2009.09.08 13:25:00
  2. 观点寄托在著述中。他在编写鲁国历史书籍《春秋》时处心积虑地维护大一统,尊崇周天子,笔诛乱臣贼子。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晋文公攻打曹国,向卫国借道,卫国不借,晋文公攻下曹国,回程就攻打卫国,楚国出兵帮助卫国,晋文公就召集齐国、宋国、秦国军队共同打败了楚国。...
    2009.10.10 11:12:00
  3.   “东道主”这个词来自春秋时期的一个典故。在公元630年,晋文公和秦穆公的联军包围了郑国国都。郑文公向老臣烛之武求救。烛之武想了很久,决定身入险地,凭自己的口才设法解围。   当夜,烛之武趁天黑叫人用绳子把他从城头上吊下去,私自会见秦穆公。晋国和秦国是当时的两个大...
    2009.11.17 14:50:00
  4.   “东道主”这个词来自春秋时期的一个典故。在公元630年,晋文公和秦穆公的联军包围了郑国国都。郑文公向老臣烛之武求救。烛之武想了很久,决定身入险地,凭自己的口才设法解围。   当夜,烛之武趁天黑叫人用绳子把他从城头上吊下去,私自会见秦穆公。晋国和秦国是当时的两个大...
    2009.11.17 14:50:00
  5. 先贤。   清明节源于山西介休   据史书记载,晋国内乱,介子推随公子重耳流亡国外,历尽人间千辛万苦。公元前636年,重耳回国即位为晋文公,大举封赏功臣,介子推却不言厚禄,携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介子推初衷不改,母子抱树被焚。次年,晋文公上绵山吊唁介子推,发现被...
    2010.03.25 08:44:00
  6. 明节来源   清明节源于"寒食节",是为纪念春秋时期名臣介子推而设。介子推曾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国外19年,有"割股奉君"之举。重耳即位为晋文公后封赏群臣,唯有介子推功不言禄,携母归隐绵山。文公绵山觅贤,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山。母子二人守志不出,抱木被焚而死。文公追悔莫及,规...
    2010.04.06 08:35:00
  7. 清明节文化是苏州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市民道德伦理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吃:青团子、焐熟藕 春秋时代,晋文公称王后,为逼介子推出山,放火烧山三天三夜,结果介子推和母亲被活活烧死,文公十分后悔,为纪念介子推,故规定每年这时要“禁火寒食”,...
    2011.04.05 12:19:00
  8. 文化名人、著名诗人冯亦同带来“清明时节话清明”。社区居民、学生50多人齐聚明城墙脚下的小小院落里,趣味盎然,其乐融融。   冯老从晋文公火烧绵山说起,介绍了清明节的由来,列举了踏青、荡秋千等清明习俗,简述了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异同,朗诵了与清明有关的诗歌,观众们听的津津...
    2011.04.02 11:23:00
  9. 日?并以什么形式度过?同学们踊跃举手回答,在这种庄重祥和但不失朝气的气氛中,幻灯片以形象动感的方式,向同学们讲述了介子推以死劝谏晋文公执政要做到“勤政清明复清明”的故事,阐明了清明节的由来,并介绍了清明节的一些风俗习惯,比如荡秋千、踢足球、扫墓、插柳等,因地域不...
    2012.03.28 09:02:00
  10. 良工之于木,大小曲直各当其用,则无弃材”。“强兵如云”固是好事,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如何“驭才有术”,如何“量才录用、适才适用”。晋文公举善授能,“父事狐偃,师事赵衰,长事贾陀”,从而确保了“人尽其才”。有些地方并不缺乏优秀人才,缺的是人才引进之后的科学任用。人皆...
    2012.11.02 13:28:00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