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己的特殊利益、局部利益,也有超越其上并统摄其至少一部分的共同利益、全局利益,即各种不同利益的交汇处、重合处。我们现在经常强调“最广大人民群众”,它作为一切进步阶级和阶层的总和,已经超越了阶级。正因为不同阶级、不同国家具有一定的共同利益、普适价值,我们现在才有可能在国内...
2009.02.20 15:05:00
-
在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上,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彰显了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价值理想,使得这一科学理论具有了植根于人民的强大生命力。
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体现了经济社会永...
2009.03.07 15:29:00
-
由原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相互促进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总格局。三是,社会和谐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内在要求,也符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宗旨。
孙学玉特别提出,从江苏情况看,社会和谐同样...
2009.03.09 14:21:00
-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立场和观点,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体地位,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决抵制以物为本的物本主义和以钱为本的拜金主义倾...
2009.03.09 14:35:00
-
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下,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大代表和不同界别的政协委员,当然要敞开胸怀畅所欲言,既要维护自身群体的局部利益,也要着眼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即便一些提案议案十分“雷人”,代表委员说话的权利却应当予以完全尊重和保障,这正是我国民主政治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2009.03.16 14:53:00
-
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从总体上说,一切为了群众,就是党的一切组织和一切工作必须密切地与群众相结合。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现阶段,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点就是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
2009.03.30 10:32:00
-
群众团体的关系,支持各方依法履行职能,做到总揽而不包办,协调而不代替,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二,紧紧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抗战胜利前夕的1945年7月,毛泽东主席在延安与黄炎培那段著名的谈话值得我们永远铭记。黄炎培说,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
2009.04.01 09:43:00
-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近年来,乃东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武汉市对口支援的有利时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县域经济不断壮大,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
2009.04.07 15:12:00
-
展,社会结构分化重组,出现了许多新兴社会阶层和群体。民主党派与许多新兴社会阶层有着历史的、天然的密切联系,这样就形成了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阶层和群体,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局面。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发挥民...
2009.04.09 11:30:00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一个常识性的基本哲学命题。
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的贯彻和运用。通俗地讲,实践标准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结果”的标准。由于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形势、条件和任务不同,人民社会实践的内涵、要求和表现也有所不同。革命时期,社会实践...
2009.04.27 09: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