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33条,用时0.048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方式所侧重发展和体现的人类能力及心智所用是不同的。它们各有短长,偏于任何一方都必造成历史的缺失。注意到“‘象思维’是人类所共有的本原性思维,是前语言前逻辑的思维。”(1,3)但随后,西方之逻辑思维有充分之发展,象思维则隐退不显。而相反,中国之象思维有充分之发展,并...
    2009.12.17 15:22:00
  2. “诚意”,就是要使“意”作为心体的表达能够合乎心体自身。“诚意”既是去妄存真,也是去欲存理。“诚意”之所以可能,则是因为心体具有本原性的“自知”能力,它对“意”是否合乎其自身的本来状态是永远能够“照察”并立即作出判断的,所以说“意之本体便是知”。在这里,“知”即...
    2016.05.19 07:33:00
  3. “诚意”,就是要使“意”作为心体的表达能够合乎心体自身。“诚意”既是去妄存真,也是去欲存理。“诚意”之所以可能,则是因为心体具有本原性的“自知”能力,它对“意”是否合乎其自身的本来状态是永远能够“照察”并立即作出判断的,所以说“意之本体便是知”。在这里,“知”即...
    2016.05.19 07:33:00
  4. 素,而文化要素居于核心地位,在其他要素包括整体国家形象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文化基因”。第二,从文化功能上讲,与文化之于国家形象的本原性影响相应,国家形象对文化也会产生影响,即良好的国家形象会增强该国文化的亲和力和吸引力,进而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反之亦然。第三,从...
    2016.10.13 09:11:00
  5. 质循环的和谐共生、动态平衡规律,而“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则从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角度,展现了人、生命、自然共生共荣的本原性诉求,为建构中国环境伦理提供了一种整体的认知方式。   绿色价值观是从当代生态学视域对人与自然价值关系的新阐释。“生命共同体”的...
    2017.01.16 11:07:00
  6. 质循环的和谐共生、动态平衡规律,而“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则从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角度,展现了人、生命、自然共生共荣的本原性诉求,为建构中国环境伦理提供了一种整体的认知方式。   绿色价值观是从当代生态学视域对人与自然价值关系的新阐释。“生命共同体”的论...
    2017.01.16 10:27:00
  7. 质循环的和谐共生、动态平衡规律,而“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则从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角度,展现了人、生命、自然共生共荣的本原性诉求,为建构中国环境伦理提供了一种整体的认知方式。   绿色价值观是从当代生态学视域对人与自然价值关系的新阐释。“生命共同体”的论...
    2017.01.16 10:27:00
  8. 带有命令性质的“药方”。在这种压迫与焦虑中,我开始系统思考我要到哪里去、我该追求怎样的教学、课堂应该“剩下”些什么……这些教育的本原性问题,逐渐形成了中职生“错位发展”的教学主张和微型游戏项目“八部曲”教学样式。正是在这期间,我阅读了大量的教育专著,形成了每日读...
    2017.03.01 16:05:00
  9. 是本体。   为了应对教育信息化时代挑战而进行的教学改革,我们认为,根本目标应该是在“生成”“自为”“自组织”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本原性关照,即:促使学生用知识守护人性,孕育德性,实现个体存在的完满。因此,我们既不能把教学改革当成“借技术之力助推知识功利化”的工具,...
    2017.12.20 10:07:00
  10. 在延安10余年调查研究中,作为学者的靳之林不仅关注民间美术的形态,更关注的是支持民间美术的原始文化基因,也就是作为人类文明起源的本原性特质。   靳之林从剪纸入手,考察各种民间文化生态,得出民间美术是人类本原文化的直接介质,体现了“阴阳相合、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
    2018.01.08 09:44:00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