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6253条,用时0.054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为完备的心性修炼学说。      在唐代三教既斗争又调和的形势之下,道教转型时期的理论家融摄了儒家、佛教的心性修养观,舍弃了原来外丹术中刻意由炼造和服用外部自然精华得到的超越,而注重从身心存在中发现宇宙的精神而得到超越,进一步形成了以“心性”为主的致仙理论,从而走出了...
    2009.02.18 14:25:00
  2. 外国使领馆区为核心的民国公馆游。   此外,可开辟品味民国文化的旅游线路两条:(1)南京博物院-美术馆-人民大会堂-南京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2)民国学府游: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大学-中央研究院。   开辟历史街巷休闲游   提案还建议开辟南京历史街巷休闲游。如...
    2009.03.09 15:08:00
  3. 奇、戏曲就不是“国故”吗?难道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就不是国学吗?中义的国学观按照《四库全书》的四部分类法指称国学,涵盖了中国传统学术中几乎所有的学术门类和思想流派,是其所长。然以“集”为学,则难圆其说。因为四部分类是图书分类,而非严格的学术分类,“集”只是诗文汇...
    2009.05.11 10:19:00
  4. 在书册中(那也是活生生的人生哲学的总结,不是知识之学),这部分已进入现代学术体系之中,但发生了变异。即藏在书册中的人生哲学进入现代学术中的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中。现代学者用西方的哲学方法和范畴去研究,其成果当然只能成为知识之学,而不是心性之学,其鲜活的生命感已流...
    2009.05.13 10:19:00
  5. 部分,第一部分藏在书册中(那也是活生生的人生哲学的总结,不是知识之学),这部分已进入现代学术体系之中,但发生了变异,即进入现代学术中的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中。   第二部分体现在实际的修身涵养和实践行为中。中国古代儒释道三家的学问都不是静止的、固定的,而是...
    2009.05.18 10:23:00
  6.   一提“文明”,人们总联想到“光辉”、“灿烂”。人类的文明,存在于鳞次栉比的高楼中,存在于流光溢彩的霓裳中,存在于飞扬华美的艺术中。不过,文明也存在于隐藏在日常生活中不为人关注的技术中,譬如由管子工建构而成的现代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   因为不登大雅之堂,因为...
    2009.06.12 10:19:00
  7. 就可想而知了。   与官学和私学的全面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士族家学反而兴盛。汉以来“学校制度废弛,博士传授之风气止息以后,学术中心移于家族”。[10]尤其是东晋以后,家学更趋繁荣,出现了“士大夫子弟,数岁以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
    2009.06.19 11:06:00
  8. 家”。在清代湖北学者中,约略可以称为“大家”的当数清初的熊赐履。熊赐履曾任翰林院掌院学士、经筵官,著有《学统》,在清初的政治与学术中有一定影响。但论及熊氏学术成就,则学者多持贬斥态度。《四库全书总目》评熊赐履曰:“动詈象山、姚江为异类,殊少和平之意,则犹东林余...
    2009.07.09 15:24:00
  9. 学知识的先进为前提的。李约瑟说,中国人“在3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古代科学是以原理形式存在于技术中的潜科学)。他指出,近代科学诞生于文艺复兴运动,但这个运动的兴起是广泛吸收包括中国文明在内的各种文明的结果。实际上,中国不只是以技...
    2009.07.29 13:38:00
  10. 过日本)的“新学语”支撑起来的。就其能指而言这些学术语言依然是汉语(或者是被日本人重新组合了的汉语语词),但其所指却是中国传统学术中很陌生的思想。诸如哲学、理论、抽象、本质、表象、参照、承认、否认、动机、对象、法则、肯定、否定、审美、身份、社会等等在我们的学术...
    2009.08.04 15:46: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