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2491条,用时0.013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继涓合演《断桥》。   俞振飞是昆剧泰斗,又是京剧名小生。他扮演的唐玄宗李隆基,那种帝王气象,华贵风度,无人能及。《太白醉写》中李白,又是诗人本色,潇洒中透出豪情,醉后狂态,恰到好处。俞生在昆曲世家,在粟庐先生怀抱中就学曲。他有一条好嗓子,清亮宽甜,高昂醇厚,运...
    2009.03.09 15:25:00
  2. 世纪90年代初的“民间写作”和“知识分子写作”。   不仅对诗坛,就是对同一位诗人来说,大众化倾向和小众化倾向也常常是“并存”的。李白有《静夜思》,也有《蜀道难》;老杜有三吏三别,也有《北征》。推出大众化的《死水》的闻一多,也出版过小众化的《红烛》;写过小众化的《...
    2009.05.21 13:25:00
  3. 代的差异,不同时代的作家对文学形式的民族性探求是多样化的,要对文学形式的民族性界定一个绝对统一的标准是不可能的。在我国古代屈原、李白、杜甫、柳永、苏轼、关汉卿、曹雪芹等人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与传统社会及其生活相适应的辞赋、诗词、戏曲和章回小说等艺术形式,这些...
    2009.07.10 14:45:00
  4. 国如烹小鲜,不要挠,不要翻,把它变成了一个烹调的原理,不用解释就看这几个字,你就会感到高兴得不得了:治大国感觉和烹小鱼一样。   李白的诗里头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其实不一定“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个材最后没有用,没有机会可用,最后完蛋的情况也有。...
    2009.07.23 15:50:00
  5. 无数,色泽鲜艳美丽;十年前,浦薛凤曾在昆明东陆大学(后更名为云南大学)任教,今番重来,神州陆沉,客居西南,感慨良多,向浦江清借阅李白杜甫诗集,反映国难之吟什,更饶深味。1938年9月28日,日军空袭昆明联大校舍后,浦薛凤疏散到禄丰山居,赋诗山居杂兴,吟哦之中,关注的还...
    2009.11.17 15:43:00
  6. 但他们变革的方式不同。四杰的方法是以南北合流的推进来变革宫体,陈子昂则是根本抛弃它,以复古为革新,直接继承建安传统。作者专设了“李白与杜甫”一章,他有意把李白与杜甫放在一起,对二人的生平思想、创作道路、诗歌风格等诸方面加以比较,以看出时代是如何造就这两位天才。...
    2009.12.04 11:29:00
  7. 越多。   怀才不遇的心理障碍。仕途不顺发牢骚的古已有之。如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柳永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李白既能高傲地呼喊“天生我材必有用”,也能低吟“自古圣贤皆寂寞”。他们都明白,选择政治就只能泯灭个性,退隐山林就只能清贫一生,选择就...
    2010.01.22 15:26:00
  8. 了,中国人有家乡,中国人重乡情。一个村庄,可能是某个家庭祖祖辈辈栖居繁衍之处;一所院落,可能是某个人出生、长大、婚育、寿终之处。李白曾经“低头思故乡”,杜甫曾经“青春作伴好还乡”。鲁迅说:“中国人几乎都是爱护故乡,奚落别处的大英雄。”   有了同乡会,许许多多...
    2010.02.12 08:59:00
  9. 苏东坡的“大江东去”,都是这一风格。而夸张起来,便有了李太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看得日本人一头雾水,也是他们无论如何也喜欢不来李白的一个原因,这实乃审美趣味所使然。再如绘画。中国画讲究“大处落墨”、“大而化之”,重神似而轻形似。日本人则横竖做不来。我们于是看...
    2010.02.23 08:30:00
  10.   “靠山”一词据考出自于唐朝。唐玄宗宠信胡人安禄山,张洎与安禄山交好。一次,张洎与李白谈及与安禄山的交往,李白直言不讳地说:“胡人确有谋反之心,到时恐怕会连累你。你万万不可靠山,还是靠皇上吧!”不久,安禄山果然起兵反唐。张洎深有感受地说:“幸亏我没有靠山啊!...
    2010.02.23 15:43: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