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372条,用时0.036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坚持“恩威并施、利益诱惑、情感笼络(双方联姻)”的政策,使得蒙古诸部逐渐归附,转而联合一道攻打明朝。天启年间,陕西境内的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很快横扫大半个中国,大大牵制了明朝的力量。起义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占了北京。山海关守臣吴三桂向清军投...
    2009.05.15 10:06:00
  2. 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会是这样。”   “治国就是治吏”,把官吏管理好了,官场风气正了,官员的表率作用才会增强,老百姓才会一呼百...
    2009.07.27 10:38:00
  3. 独尊的深谷。   历史上因过分自信而导致失败的例子很多。《三国演义》上马谡失街亭、关羽失荆州都是由于过分自信,脱离了战局的实际。李自成也是个自满的典型。毛泽东同志曾劝人读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李自成在夺取政权之前待人处事,审时度势,各方面还比较谨慎,比较能实事...
    2009.07.27 10:56:00
  4. 全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牢记“两个务必”   在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要求全党学习郭沫若根据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教训而撰写的警示文章《甲申三百年祭》,旨在提醒党员干部应该牢记腐败亡国的历史教训,要永葆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革命本色。他...
    2009.07.30 11:14:00
  5. 党的性质之间的矛盾。第二,会议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二重性的论述,面对党所领导的军队绝大多数是穿起军装的农民的现实,为避免黄巢、李自成那样旧式农民起义的历史悲剧,作出了以《决议》为标志的克服党和红军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决定,从而在党的指导思想上解决了如何使农民由...
    2009.12.28 10:43:00
  6. 移驻北平的路上,异常兴奋,形象地把今后党领导建设新中国的宏伟事业比作“进京赶考去”。怎样考出好成绩呢?毛泽东的回答是:“我们不是李自成进北京,他们进北京就腐化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京是要继续干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共产主义。”   执政,就意味着掌握权力,在掌握权...
    2009.12.30 11:25:00
  7. 的作风。毛泽东主席还把进城比作进京“赶考”,他认为讲究吃喝、排场,既脱离群众,又造成浪费,最容易孵化腐败风气。他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联想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主席题写“奋斗”,就是要求黑龙江干部群众牢记“两个务必”,为建设新中...
    2010.01.12 13:55:00
  8. 受群众监督作为共产党跳出历代革命者由兴到衰乃至灭亡的“周期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在党即将执掌全国政权前夕,他再一次谈到,我们不能像李自成进北京,一进城就变了,要预防重蹈因胜利而脱离群众导致腐败的覆辙。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
    2010.02.02 11:06:00
  9. 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离开西柏坡赴北平的路上,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60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受各种考验,经过艰辛努力,经历成功与挫折,考出了让人民满意的好成绩。建国伊始,我...
    2010.03.03 13:29:00
  10. 23日,是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进驻北平的日子。就在这一天,毛泽东对周恩来,对周围的人说:“我们是进京赶考,希望考个好成绩。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饱读史书的毛泽东不是这一天才想到李自成。早在1944年5月30日,还在延安时,毛泽东就在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专门印发了《甲申...
    2010.03.11 15:5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搜索 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