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并非直接由印度传入中国的,而是经过了中亚细亚的中介。1974年春,在新疆焉耆县千佛洞附近发现了88页吐火罗文残卷,新疆博物馆副馆长李遇春了解到,在现今世界上只有20多人懂吐火罗文,而在中国就只有季羡林懂,便来到北京,将携带的残卷交给季先生。季羡林经过10多年的研究,终...
2009.08.10 11:16:00
-
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丛书将注重“大传统”与“小传统”的传承对接,尽量从现当代文学中挖掘“文化自信”的因素。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遇春表示,从文化自信的维度切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视角新颖,可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百年发展历程进行重新认识。
暨南大学教授蒋述卓提出...
2017.06.05 10:48:00
-
有对叙述学与散文叙述、散文意象、语言等的具体细致的分析。同时还要兼顾创新性、学理性和可读性的统一,实现雅俗共赏。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遇春着重强调实践性,从现当代文学的文体实践中总结跨文体写作的经验,从活生生的文学现场、作家作品个案的分析入手,而不是只做宏观的总结。...
2017.06.13 11:17:00
-
目前有诗词刊物800多个,网络诗词论坛远超800家,每天创作数量达5万首。高数量的创作背后,为何难有“高峰”之作?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遇春指出,很多人传统文学学养和古典诗词素养与前辈相比皆有不及,他们创作的诗词重铺排和渲染,但难掩骨子里的疏阔苍白。另外,现在有很多名...
2019.04.11 09:53:00
-
词》既就,民国词即可得而史论之矣。君盍贾其余勇,并《民国词史》之最称完备者而亦为之乎?吾已储佳酿十斗,以须其成。君其勉旃!
李遇春教授现代旧体诗词编年史序
今之治现代文学者,或谓现代旧体诗词不宜入史。其意盖以现代作者所创作之旧体诗词,不宜入现代文学史也。笔...
2020.11.16 15:39:00
-
此而退出文学的历史舞台。连五四运动的领袖和健将,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也各有诗词传世。前不久,笔者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李遇春教授所著《中国现代旧体诗词编年史》作序,有曰:
自1912至1949年,中国文学史之所谓“现代”者,上承乾嘉,旧学术之薪积;东渐欧美,...
2020.11.17 10:55:00
-
的实践力量。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李遇春表示,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历史和大时代节点上,文艺家要努力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力,敢于书写大国奋进的时代最强音,善于表达文化强国...
2021.12.15 10: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