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样的误区,则让人有些惊讶了。事实上,孙中山虽然受西方影响很深,但最后还是回到了传统文化中来并在其中找到了民权的价值支撑。在《上李鸿章书》中,孙中山曾指出,“泰西诸邦崛起近世,深得三代之遗风。……泰西治国之规,大有唐虞之用意。”为使宪政在中国扎根,孙中山将西方...
2009.03.09 15:13:00
-
1922年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把当时中国人思想进步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认为是器物上不足而导致中国的虚弱。于是,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在“洋务运动”的旗帜下设立起来仿效西方的学堂、工厂,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终究没有带来中国的强大,紧随其后的是清政府在甲...
2009.05.04 10:46:00
-
把晚清时期具有世界眼光并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的重臣李鸿章称为“汉奸卖国贼”,并非是1949年后的发明。实际上,李鸿章的这顶“汉奸”帽子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有人给他牢牢地戴上了。
李鸿章最早被称为“汉奸”,大约是在他接替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的时候。就天津教案而...
2009.07.17 10:21:00
-
部主事,和黄遵宪创办湖南时务学堂,深得张之洞器重。1898年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陈三立等悲愤难抑,甚至发出通电,吁请诛杀李鸿章以谢国人。三立先生进入民国后未出任公职,1937年当日本进攻北京时,他痛斥日寇,骂不绝口,绝食五日而亡。
抗战期间陈先生有诗...
2009.08.10 10:33:00
-
识到当时的中国仍然是“穷国”和“弱国”,洋务派也正是亲身感受到中国和西方列强在军事实力上的悬殊,领悟到西洋落地开花炮的惊心动魄。李鸿章崇尚西方科技,尤其是兵器,他指出:“中国在五大洲中,自古称最强大,今乃为小邦所轻视。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
2009.09.29 13:13:00
-
会资源就会很困难。因为在这种模式中,社会成员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按照特定的庇护人来分类的,所以政策革新常常转化为各派系之间的争斗。如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提到的购买军械的奏折,因损害了户部以翁同和为首的庇护网,便被其以厚民生为由驳斥掉。时人当时有讽翁同和“司徒常熟天下...
2009.12.01 16:43:00
-
的公共文明水平,则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如果一个人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个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
2009.12.13 09:17:00
-
新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主张,到洪秀全等人发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以及洪仁玕进一步提出《资政新篇》的发展资本主义纲领;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打出“自强”、“求富”的旗号开展“洋务运动”,到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在光绪皇帝支持...
2009.12.17 15:36:00
-
仕途,用非所长。类似这样的规则让许多干部感到憋屈。
——四川某干部
使干部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
江苏省姜堰市委组织部李鸿贵:健全完善正常的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就是上级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地与下属进行谈心谈话,了解干部的思想状况,这项制度已在不少地方实施,实...
2010.01.22 15:26:00
-
绩,心怀鬼胎的人等着看你犯错,看笑话是小事,很可能还会落井下石。成为后备干部,等待提拔的那几年,自己都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深圳 李鸿健)
彼此有了戒心,工作中也暗中较劲
工作七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后被组织推荐作为副主任的后备干部,也算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
2010.04.13 16: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