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1日,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杨洪燕和同事们穿着胶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滩上。这是该中心“拯救勺嘴鹬”项目小组春节前最后一次下滩取样,当天要采集6条样线42个样站的底栖动物,进行勺嘴鹬食谱研究。
冬日的条子泥...
2022.02.01 08:22:00
-
□ 本报记者 张文婧
1月21日,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杨洪燕和同事们穿着胶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滩上。这是该中心“拯救勺嘴鹬”项目小组春节前最后一次下滩取样,当天要采集6条样线42个样站的底栖动物,进行勺嘴鹬食谱研究...
2022.02.01 08:48:00
-
说明,这块栖息地对候鸟生活、觅食是合适的,我们的湿地修复和管理是有效的。”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杨洪燕说。
“十四五”时期是承接产业转移、构建区域经济新格局的重要节点,精锻生态长板,东台将最大限度发挥“沿海+生态”优势,加速实现产业...
2022.02.17 07:40:00
-
说明,这块栖息地对候鸟生活、觅食是合适的,我们的湿地修复和管理是有效的。”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杨洪燕说。
“十四五”时期是承接产业转移、构建区域经济新格局的重要节点,精锻生态长板,东台将最大限度发挥“沿海+生态”优势,加速实现产业...
2022.02.17 07:43:00
-
迎来大潮。
“14万只!”从条子泥720高潮位候鸟栖息地、方塘河口等鸟儿集聚处,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杨洪燕,和队友“数”了3天,终于得出条子泥湿地的水鸟总数。“8月初数到23万只,是秋季‘鸟调’的最高纪录。”
每年8至10月,勺嘴鹬、小青脚鹬...
2023.09.22 07:44:00
-
迎来大潮。
“14万只!”从条子泥720高潮位候鸟栖息地、方塘河口等鸟儿集聚处,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杨洪燕,和队友“数”了3天,终于得出条子泥湿地的水鸟总数。“8月初数到23万只,是秋季‘鸟调’的最高纪录。”
每年8至10月,勺嘴鹬、小青脚鹬...
2023.09.22 08:28:00
-
产地保护与管理的第一手经验,为破解全球性生态保护难题提供智慧与技术支撑。”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杨洪燕说。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4.01.23 08:47:00
-
在我国没有天敌,挤占了碱蓬、芦苇等本土物种的生长空间,负面效应越来越大。
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杨洪燕,2020年8月到世界自然遗产地东台条子泥湿地进行调查研究。“我刚来时互花米草不是特别多,但到2022年已经完全铺开,跟大草原一样。”杨洪...
2024.10.29 07:48:00
-
在我国没有天敌,挤占了碱蓬、芦苇等本土物种的生长空间,负面效应越来越大。
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杨洪燕,2020年8月到世界自然遗产地东台条子泥湿地进行调查研究。“我刚来时互花米草不是特别多,但到2022年已经完全铺开,跟大草原一样。”杨洪...
2024.10.29 08:55:00
-
潮停歇地数,从8月到11月,每半个月进行一次,秋季目前的峰值是73只,加上其他戴环志的,预计一年有超过130只勺嘴鹬。”该中心特聘研究员杨洪燕介绍,根据调查,秋季勺嘴鹬通常会在条子泥停留30到40天,把羽毛换一遍,有的鸟最长待了3个月,春季通常停留7到10天,也会更换部分羽毛。...
2024.11.04 1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