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28条,用时0.018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为了能够得到患者的信任与肯定,他曾经连续一个月,天天到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搞标本解剖,直到弄熟盆腔解剖技术为止。   著名妇产科医生林巧稚说过,“一个只会处理难产,而不会去预防难产的医生,其责任已经丢掉了一半”。在临床工作中,只有严密观察,作出判断并实施干预,才会在实...
    2012.08.24 16:38:00
  2. 我这样一个从山里走出的穷学生,被北京协和医院录取为实习医生。那个时代,进入协和医院学习和工作,几乎是每个医学生的光荣与梦想,向林巧稚教授、张孝骞教授等前辈学习,也是我的梦想。实习半年后,我成为协和医院妇产科一名“编外医生”。后来我又考取了博士,专门研究妇科肿瘤...
    2013.06.17 08:38:00
  3.   曾经去厦门鼓浪屿游玩时,参观了我国妇产科学开拓者、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的纪念园---毓园,园中矗立着林巧稚大夫的汉白玉雕像,纪念馆里有她的生平事迹介绍。我也正是在那时了解了林巧稚医生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甚是感动与敬佩。林巧稚是协和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老协和的管理...
    2014.07.15 10:40:00
  4. 处罚违法驾驶3万余人次,无一差错。正是因为多年如一日地坚守才使他在关键时刻做出了舍生忘死的不悔选择。   编号04夏海波:病人眼中“林巧稚式的好医生”   夏海波,女,1968年生,泗阳县中医院副院长、妇产科副主任医师。从医25年来夏海波始终坚守白衣天使的职业道德,不管多晚...
    2015.01.14 16:38:00
  5. 杨女士家属否认打砸医院和天价索赔。   “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有“万婴之母”之誉的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曾如是说。短短一句话,或许道出了所有妇产科医患人员的心声。妊娠26周多的杨女士不幸离世,医护人员不愿意看到这一幕,家属自然更是难以接...
    2016.01.18 10:02:00
  6. 上下班时间,不计个人得失,只要患者需要,她总是奋战在第一线。她做了大小手术近2万例,创造了“无事故、无投诉”奇迹,被群众公认为“林巧稚式的好医生”。 她清廉行医,做到“零红包”;带头为困难患者捐款捐物数十次,价值数万元;受到市级以上表彰10余次,收到群众赠送锦旗近百...
    2016.10.27 08:42:00
  7. 出了《全新破译红楼梦》,还与人合作推出了章回小说《刘罗锅断案传奇》,他甚至创作了电视连续剧并为多部电视剧写主题歌。至于为马寅初、林巧稚、杨西光等名人所写的传记,更是数不胜数。   看了刚刚出版的《邓加荣新闻作品选》,我又发现他有一个更为各界所认可,也最能反映他志趣...
    2016.11.22 10:19:00
  8. 理,与社会的联系紧密。只是到了现代社会,医生与患者才渐行渐远,一些医生越来越依赖机器和各种检查报告,就像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林巧稚大夫所言——从临床医生变为“离床医生”。而距离变远,必然带来医患关系的疏离。   医患的疏远,既有现代医疗科学分科越来越细的缘故,...
    2016.12.23 10:11:00
  9. 突出的病历,与如今医生的“天书style”大相径庭。这份一共五页,一半中文一半英文,两相对照一丝不苟的病历,是由70年前我国妇产科泰斗林巧稚所书写的。   今天互联网电子化的时代,要重返过去“笔如刀”的时代已然不再可能,但是笔记的传统和笔记的精神仍然值得继承和学习。  ...
    2017.01.03 10:59:00
  10. 因为无法识别而询问,那同样也会耽误更多的时间。   这一份“清流”病历,还让我们联想到半年之前媒体所披露的最新发现的“万婴之母”林巧稚70年前的手写病例。那一份病历,共有5页,一半中文,一半英文,两相对照,一丝不苟,且不论是中文部分还是英文部分,书写都端正工整,一目...
    2017.01.13 15: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