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著作有:《西方政治哲学导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潮》(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风格迥异的理想国——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整合·超越——市场经济视域中的集体主义》(被江苏省委宣传部列为“2002年度哲学...
2009.03.07 19:57:00
-
法庭终审等重大事宜。古希腊的伟大思想家苏格拉底,因“腐蚀青年思想”之罪,被这种制度判处了死刑。他的学生、古希腊的另一位思想巨人柏拉图对此愤愤不平,认为这是“暴民”统治。这位比孔子晚124年出生的西方先贤一直认为:人的智力、品行和能力是有差异的,而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否...
2009.05.25 15:01:00
-
语;哲学的发展和进步决定了政治哲学的发展和进步。纵观西方哲学史,这似乎是有着无可争议的结论。在古希腊,形而上学是政治哲学的基础,柏拉图用“理念论”来演绎“理想国”;在中世纪,宗教神学是政治哲学的基础,奥古斯丁用“上帝之城”来指导世俗政治;而在近代,由于意识哲学的...
2009.06.02 13:46:00
-
人一票来选指挥官?因为这样做的军队打不了仗;那么国家搞一人一票会不会破产呢?第三世界搞一人一票而破产的例子比比皆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两千多年前对此是这样解释的:这种制度预设人不分能力高低,品德好坏,都行使同样的权力,那么结果就是“暴民”政治,或者选出坏人,或者...
2009.06.12 10:29:00
-
征
(一)高校校园和谐文化是一种前导性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与“谐”同义,而“和谐”在古代是以“和”的范畴出现的。柏拉图:“公正即和谐”。[1]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系统中的一种前导性文化,是由高校师生共同创造的反映其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团体意识、群体心态...
2009.06.19 11:12:00
-
”,然而“个人”的感觉尺度难以把握;一是苏格拉底的“目的的唯神论”,世上各种物象在价值“神”的保障下有一个合理的结构、至善的归宿。柏拉图提出理念为现象界的起源和归宿,是人们至善至美的统会。近欧自然科学成就巨大,提高了生活的情趣,人们可以“战天役物”。这些思想或陷入机械...
2009.06.22 10:34:00
-
政治意义。
人民共和国是国家的最高形式,是阶级、国家产生以来,人类对国家形式探索的智慧结晶。“共和国”一词渊源于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柏拉图从伦理学的理念视角,把国家政体分为五类,即哲学家政治或贤人政治、军阀政治、富阀政治、平民政治和专政政治。...
2009.06.26 10:30:00
-
典“接着讲”的过渡,第四阶段则是接着经典的新思想、新理论的创造。历史上的新理论,无不是站在经典文本的肩膀之上。就拿西方哲学来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前苏格拉底和同时代的文本极为熟悉,引经据典,批判总结,才写出传世经典。以后的哲学家也是如此。启蒙时代号称批判时代,...
2009.07.02 11:18:00
-
所支配的。正是基于此亚里士多德经常这样设问:“由最好的一人或由最好的法律统治哪一方面较为有利?”[3]162亚里士多德的回答同其恩师柏拉图的回答截然不同。柏拉图主张应该由“哲学王”进行统治,而亚里士多德断然说:“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3]167168因为人性是不可信的...
2009.07.08 11:16:00
-
”,把每个儿童都培养成统一的、听话的“好孩子”。
“外铄论”作为一种强调“灌输”的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德育对象的主体性。正如柏拉图所讽刺的:“他们宣称,他们能把灵魂里原来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中去,好像他们能把视力放到瞎了的眼睛里去似的。”[1]长期以来,我国学校...
2009.07.08 11: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