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师、台湾工艺之家协会前理事长林国隆是南投“水里蛇窑”第三代窑主,如今“水里蛇窑”是台湾地区现存最古老、最具传统代表性的柴烧窑,柴灰落在胚体上面,会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和朴拙的质感。他说:“这一份乡土与知性、感性美的结合,又非常具有实用性,因而能代代相传并绵延。...
2014.07.15 07:31:00
-
泥,要点:一是不要地表面泥,二是在掏松的泥土里施农家肥(家禽的粪便);三是将泥和柔和;然后用机器打肥球,要点:机器每打一次占一点柴灰,既可以提高打肥球的速度,也可以让打出的肥球便于拿放;再者就是播种,一个肥球放一颗种子;放好种子后就是铺盖泥,要点:盖泥最好取自...
2014.09.02 11:31:00
-
香,吃起来也有劲。老家的亲戚知道她这个口味改不掉,每年会寄些花椒过来。她平时做菜当佐料用,总能回忆起家乡的味道。
福建古田:柴灰水泡糯米有劲道
64岁的陆星瑜十几年前全家人从老家福建古田来到苏州,跟着亲戚做干货生意。如今,她的子女都在苏州成家立业,并有了孙...
2015.06.24 10:37:00
-
待一段时间。而这往往是吃饭的时候,我们就心不在焉地吃饭,眼睛却总往灶堂那睃,估摸着烤熟了,就赶紧奔到灶堂处,拿烧火棍轻轻地拨弄掉柴灰,将满面尘灰的红薯扒拉出来,吹净浮灰,就可以食用了。小心地掰开红薯,里面会腾起一股热气,拿鼻子嗅了,这热气就带着香,夹着甜,直往...
2014.10.24 10:58:00
-
待一段时间。而这往往是吃饭的时候,我们就心不在焉地吃饭,眼睛却总往灶堂那睃,估摸着烤熟了,就赶紧奔到灶堂处,拿烧火棍轻轻地拨弄掉柴灰,将满面尘灰的红薯扒拉出来,吹净浮灰,就可以食用了。小心地掰开红薯,里面会腾起一股热气,拿鼻子嗅了,这热气就带着香,夹着甜,直往...
2015.10.20 14:36:00
-
11月3日,记者在位于大丰港王港居委会的季明兰家,看到一只民国时期的铜火炉。其形如扁圆罐,上有盖子,主体罐可盛柴灰,盖子上有密密麻麻的洞孔,是为了令刚出灶的柴灰有氧燃烧,且确保热气能够源源不绝从洞孔中散出。因为铜制的火炉导热性好,为免烫手,也为了使用方便,铜火...
2015.11.05 11:34:00
-
的毛,把它切成小块,捡来干柴,找到一个可煮马皮的瓦盆,支起三块石头搭成灶就煮了起来。但没想到,瓦盆忽然“嘎吧”一声破了,马皮块和柴灰混成泥糊了。他们又一块块从灰泥中夹出来,洗干净,又到处找工具,后来父亲在先头部队住过的地方,找到了打破的半个铁锅,一齐动手再煮,...
2016.10.05 08:13:00
-
不要在山边、田边烧田坎、烧杂草、烧灰积肥。
临近林区的居民禁止使用明火焚烧垃圾、烧荒,在炉灶、燃气灶旁堆放秸秆、柴草,乱倒火灰(柴灰、灶灰、煤灰)等行为。要加强靠近林区地段易燃品存放使用安全,油漆、稀释剂等易燃品应存放在远离火源、阴凉、通风的地方;靠近林区的施工...
2022.03.28 09:27:00
-
窑相比,龙窑柴烧完全用木柴作燃料,稳定性低,成品率低,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极考验匠人的技艺、耐心和胆量。龙窑中器具都会因为火候和柴灰落点的微妙差异,而形成独一无二的气孔结构与开片纹理,光彩韵泽各不相同,偶尔还会产生“窑变”现象,得到奇异罕见的釉色。正所谓,入窑...
2024.12.26 21:05:00
-
用,自古有之。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便记载了桑椹有“令人耳聪目明、发白不老”之效。明代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详细记录了从桑柴灰到桑枝、桑叶、桑椹等的药用方法,如利用桑椹和糯米饭酿造成“桑椹酒”、以桑椹汁熬制“文武膏”等。
不过,过去人们对桑树价值的开发利用...
2022.09.26 15: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