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宪政认识的偏差和对近代西方权利思想的误读;在实践上则表现为清末民初宪政之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的缺失。
[关键词] 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清末民初;宪政困境
从康梁到孙中山,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清末民初的宪政转型均告失败:1898年的百日维新只持续了1...
2009.03.09 15:13:00
-
我赞同王家范教授的说法,他讲我们讲史学必须先讲新史学。旧史学就是帝王将相的历史,如果我们仍然以王朝或者以帝王为单位讲历史,那么梁启超等人所开创的新史学的传统怎么延续呢?还有就是李零在发表了“孔子就是丧家犬”的观点之后,被很多自由主义者引为同道,但在今年第一期的...
2009.03.16 15:26:00
-
国到处都有关于轩辕黄帝的遗址和传说,可资纪念之地众多。出于对“人文始祖”的崇高敬意,任何地方搞纪念黄帝的祭祀活动都无可非议,正如梁启超所言:“寻常百姓家谱,无一不祖黄帝”(《饮冰室合集·中国史叙论》)。当然一些地方利用传说遗址搞一些民间祭祀的纪念活动,以提高地方...
2009.04.01 09:47:00
-
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重新理解。
鲁迅解剖国民性的思想形成,虽然受到了西方传教士和一些思想家、日本对国民性思想的传播以及维新派的梁启超对国民性的看法的影响,但他并未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而是有着自己的观点。早在1902年,鲁迅就分析过国民性和人性的问题,他以《天演论》的...
2009.04.27 10:01:00
-
道路——五四运动的一个直接成果,就是在1921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可以说,“五四”对我们今天的幸福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我非常同意梁启超先生的观点,即他在1922年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把当时中国人思想进步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认为是器物上不足而导致中国的虚弱...
2009.05.04 10:46:00
-
探讨其对五四运动的影响。董振平认为,“美国因素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最主要外因之一”。
■关联五四运动的一些著名人物的研究:学者对梁启超、孙中山、蔡元培等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视
近年来,学者对没有直接参加五四运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人物和革命派人物,如梁启超、...
2009.05.04 10:46:00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五四运动的一个重要背景,它使中国乃至世界对于欧洲政治文明的历史和实质有了超出晚清的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洞察。
梁启超说:欧洲文明的迷梦破产了。但是《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等书籍,让中国知识界认识到在欧洲之外有新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在中国共产党的...
2009.05.05 10:43:00
-
1923年,梁启超在《治国学的两条大路》中将国学分为两类,一是文献的学问,一是德性的学问。他认为,文献的学问,就是近人所讲的“整理国故”的这部分事业,这类学问应该用客观的科学方法去研究。德性的学问,就是身心性命之学,也就是人生哲学,这类学问应该用内省和躬行的方法去研究。梁...
2009.05.13 10:19:00
-
1923年,梁启超在《治国学的两条大路》中将国学分为两类,一是文献的学问,一是德性的学问。所谓文献的学问,就是近人所讲的“整理国故”的这部分事业,这类学问应该用客观的科学方法去研究。德性的学问,就是身心性命之学,也就是人生哲学,这类学问应该用内省和躬行的方法去研究...
2009.05.18 10:23:00
-
族的文化有了认同
史学界有的同行认为,“封建社会”一词不确切,建议改为“地主社会”或“中国传统社会”等。我的浅见是:从严复、梁启超开始用“封建社会”来指称中国历史上的中古时代,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用这个词并不是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始的。大家在使用中没有发生过把...
2009.06.02 14: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