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的关系,主导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等等。另一方面,现代国家历史上的正统地位论证,首先应当从儒家的史学来。政权需要有一个历史上的正统性。如果不反省“五四”,现代中国的历史认同从何而来就成问题。中国的爱国主义是有历史认同的爱国主义,而不是基于契约的共同体认同。契约...
2009.08.05 16:58:00
-
明雍正没有改诏,依然无法成为判断雍正皇帝即位情况的关键证据。
3、关于雍正即位的一点看法
为了澄清社会上关于满汉关系、皇位正统性以及其他于己不利的种种流言,雍正七年,雍正亲自写了《大义觉迷录》颁布天下。其中有他对即位情况的自述:当时胤禛替代其父在天坛祭天,听...
2013.09.26 09:04:00
-
宗法制度的本质与血缘关系有关。从“周祭”祀谱来看,父系祖先从上甲开始,母系祖先从示壬配偶妣庚开始。笔者认为其目的有政治性和追求正统性两方面:其一,政治性目的。虽说周祭制度体现了祭祀制度的改革,但其结果主要体现于政治方面。在殷商时代除了祖甲、帝乙、帝辛时期的“周...
2013.12.11 14:16:00
-
该庆典仪式的内容、程序、步骤、仪仗规范、宴会座次、国王和祭司服饰等判断,基拉姆庆典仪式与其他赫梯国家庆典仪式相同,都是王室宣示其正统性和权威性的表现。庆典活动中,礼仪、仪仗等级森严,表现出赫梯国家管理和社会等级的规范性特征。
关于高校世界史教学,兰州大学历史文...
2014.10.15 08:23:00
-
德运学说终结的缘由做了通盘的考察,揭示出两宋时期传统政治文化的重大转型,及其对中国古代后期历史的深远影响。《德运之争与辽金王朝的正统性问题》则以辽金两朝的正统性为线索,系统地剖析了辽金元明清历代对北族政权的政治定位问题,进而勾勒出近千年来华夷观念的演变轨迹。又如...
2015.01.21 09:15:00
-
(《日知录》卷四)显然顾炎武的尊王更强调王的正统。
在亲自参与抗清斗争失败后,顾炎武长期以明遗民自处。因此他借说尊王否认清朝的正统性,其说攘夷也是如此。对于《春秋》的夷夏之义,顾炎武有很多阐述,如说:“《春秋》之于夷狄,斤斤焉不欲以其名与之也。……圣人之意,使之...
2016.02.14 09:35:00
-
(《日知录》卷四)显然顾炎武的尊王更强调王的正统。
在亲自参与抗清斗争失败后,顾炎武长期以明遗民自处。因此他借说尊王否认清朝的正统性,其说攘夷也是如此。对于《春秋》的夷夏之义,顾炎武有很多阐述,如说:“《春秋》之于夷狄,斤斤焉不欲以其名与之也。……圣人之意,使之...
2016.02.14 09:35:00
-
价值体系、历史规律、民心向背、治理绩效、国际承认等单个或者综合因素而获得的治理国家的正当理由。就此含义来说,政治合法性与正当性、正统性概念的界限又是模糊的,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并不作仔细区分。由于政治合法性属于一个意识形态范畴的概念,对其基础和来源的解释,在不同...
2017.01.23 10:19:00
-
价值体系、历史规律、民心向背、治理绩效、国际承认等单个或者综合因素而获得的治理国家的正当理由。就此含义来说,政治合法性与正当性、正统性概念的界限又是模糊的,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并不作仔细区分。由于政治合法性属于一个意识形态范畴的概念,对其基础和来源的解释,在不同...
2017.01.23 10:19:00
-
套用波斯语法,试图保留其在语言上的独立性。波斯人在接受伊斯兰教时,在逊尼派和什叶派的斗争中选择了什叶派作为其信仰,承认阿里一脉的正统性和伊玛目隐遁的思想,并对什叶派的教义理论进行创新,从而成为世界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中心,与逊尼派世界区分开来。事实上,琐罗亚斯德教不...
2017.02.27 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