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人”权充博士,而始成为政府装饰门面的工具。由于门第从一开始就是合法的选士标准,故至晋初,官学之尚门第,喜交游之风气已成气候。晋武帝时期,中央官学虽然曾有学生三千,但最后也没有取得多少社会教育的实际成就。当时,豪族子弟由于可凭门第越级超升,无需进学校,即使入学也是...
2009.06.19 11:06:00
-
离战国之苦,君民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史记·吕太后本纪》)而到了武帝时期,政府实行盐铁专卖、酒榷、均输、平准等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日趋严重。在司马迁看来,这是与民争利的下策。...
2009.09.10 11:14:00
-
北政法学院校内20号汉墓中出土2枚双面铜印,一枚印文“张汤”、“张君信印”;另一枚印文“张汤”、“臣汤”,应为墓主之印,墓主为西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张汤,曾主审包括陈皇后巫蛊案在内的许多政治大案,张汤生活的年代与大云山汉墓墓主的生活年代相同,具有可比性。
从内容来...
2010.12.12 10:23:00
-
央纪委第二次全会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了全面部署,明确要求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
党内巡视制度已运行10年
汉武帝时期刺史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中国共产党的巡视工作1996年开始启动、2003年开始运作。
1996年1月
十四届中...
2013.05.31 09:34:00
-
西周晚期到春秋战国时期,器型高大,工艺水平可与中原青铜器媲美。大量珍贵的青铜器物,是秦人崛起历程的见证。
丝绸之路文化
汉武帝时期,河西走廊成为中原王朝的直接管辖地,也成为中原王朝通往西域的孔道。最初,“丝绸之路”仅仅指一条具体的商道。随后,其内涵不断地被丰...
2013.07.25 08:59:00
-
有继续下去。秦王朝建立后,以法家思想为蓝本治理国家,采取严酷的文化政策,甚至于焚书坑儒,这是国家权力对思想的第一次压制。到了汉代武帝时期,又开始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最终形成了经学一统的思想格局,这是国家权力对思想的第二次压制。自此后,中国哲学就在国家权力...
2013.12.17 16:25:00
-
椁上满铺棕垫,棺椁上包裹着竹木编织物。据考古人员介绍,这种特殊的葬俗,在全国还是首次发现。
关于墓葬年代,根据墓葬中出土的汉武帝时期五铢钱、西汉半两钱以及墓葬形制和其他出土文物综合分析,墓葬年代推测在汉景帝、武帝时期。其中1号墓葬中出土的漆器上有“景氏”铭文,据...
2013.12.18 08:36:00
-
在韩国的250多个姓氏中排名66位。编成于1752年的朝鲜《星州都氏大同谱》中提到,朝鲜半岛上的都氏祖先是汉代的临蔡侯都稽。而都稽为汉武帝时期人物,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被封为临蔡侯。汉成帝鸿嘉年间(公元前20年—前17年),都稽的后代都祖去了高句丽,辅佐当时的高句丽君主。...
2014.02.28 08:49:00
-
万人,不算大姓。根据1752年朝鲜《星州都氏大同谱》的谱序跋文中提到,生活在朝鲜半岛上的都氏,其先祖为汉代的临蔡侯都稽。都稽生活在汉武帝时期,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因为抓获南越相吕嘉,被封为临蔡侯。汉成帝鸿嘉年间(公元前20年—前17年),都稽的后代都祖从长安去了高句丽,辅佐...
2014.03.06 10:17:00
-
清华简是难得的先秦出土文献,内容非常丰富,对于古史再建意义重大。出土文献第一次重大发现是在西汉武帝时期,但新出的古文经与今文不合,逐渐演化为今文、古文两个学派,各立门户,最终导致出土文献的散亡。出土文献第二次重大发现是西晋的汲冢书,虽然当时也有学者予以整理,但...
2014.03.26 10: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