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老子》一书只能是孔子向之问礼的老子所撰,其成书时代在春秋晚期③。
(六)《尚书》中的《禹贡》作于战国,《尧典》写定于汉武帝时。
《禹贡》记述大禹治水以及当时九州的地理和贡物,其写作时代应该比较早。但顾先生认为,它“是战国时代的著作”[5],其主要理由...
2009.04.28 12:55:00
-
式来给权力的篡夺镀上一层合法性的光环。例如,西汉的孺子婴禅让给新朝的王莽,东汉献帝刘协禅让给曹魏文帝曹丕,曹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西晋武帝司马炎,等等。先王禅让的传说与后世的禅让实践,一个多有虚构之嫌,一个难脱丑陋之弊,套用王国维的一句名言,可谓:“可爱者不可信,可...
2009.04.29 16:27:00
-
出现以前,不要轻易否定“封建社会”这个大家已经是耳熟能详的概念。
中国封建社会没有形成像欧洲中世纪那样的宗教黑暗时代,从西汉武帝开始,儒家的经学便成为主流的文化形态和意识形态。我们从历史上可以看到,皇权统治以经学为武器,而民间也以经学作为维系社会的价值准则。...
2009.06.02 14:24:00
-
或者说指导思想都是一元的。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都有一元的主流意识形态,统治者都努力用各种手段来维护其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要确立儒家正统思想的独尊地位。在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中,多数时间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意识形态。在欧洲中...
2009.06.02 14:51:00
-
九品中正制创立伊始尚能砥砺德行、选举贤才、清正风俗。但由于魏晋以来各级官学始终时断时续,废置无常,甚至有的学校是若有若无,汉武帝以来建立的官学体系破坏。同时,一般开馆授徒的私学也极少。庶族、平民子弟更是由于缺乏学习的基本条件,而导致了这一阶层人才的匮乏。这...
2009.06.19 11:06:00
-
制诰之文,必须原本经术,方可润色鸿业,此尤须深于诗书始得。”(《尔雅台答问续编·示王子游》)同时援引汉代张汤想让倪宽来写奏书,而武帝不以为然,说“此非俗吏所能为”的例证,说明制诰之文,须通达治体。“鄙倍”一词见于《论语·泰伯》,曾子说要想达之于道,有三点亟需注...
2009.06.26 10:15:00
-
⑧《战国策·齐策五》。
⑨《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
⑩《后汉书》卷七十六《王景传》。
《三国志·魏书》卷一《武帝纪》、卷二《文帝纪》、卷十五《贾逵传》。
《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
《宋书》卷二《武帝纪中》。
《魏书》卷六十六《崔...
2009.07.08 11:28:00
-
子和普通百姓提供了一套安身立命的人生理想、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铸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因此具有一种历史的合理性。虽然儒家文化自汉武帝以来被定于一尊,并通过隋唐以降科举制度的中介,最终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但是构成儒家文化之内蕴的思想学说仍然具有许多可资借...
2009.07.27 10:53:00
-
国之苦,君民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史记·吕太后本纪》)而到了武帝时期,政府实行盐铁专卖、酒榷、均输、平准等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日趋严重。在司马迁看来,这是与民争利的下策。...
2009.09.10 11:14:00
-
之间永恒的规则、古今通用的道理。董仲舒针对汉朝初年思想界“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的现状,提出大一统的主张是建议汉武帝以儒家学说统一思想,但这一主张更符合抵抗匈奴入侵、加强国内统一的汉武帝的心意,大一统思想不仅用来统一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
2009.10.10 1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