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卜辞公之于世,甲骨文大家罗振玉、王国维,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这部著作的影响。请问刘鹗的这部著作是( )
A 《契文举例》
B 《殷契粹编》
C 《铁云藏龟》
D《殷商贞卜文字考》
正确答案:C 《铁云藏龟》
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同乐江苏”微信,参...
2016.05.11 09:55:00
-
事外交等方方面面,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史研究价值,弥足珍贵。
“天津博物馆甲骨藏品,部分在1925年曾著录于《簠室殷契征文》,因为‘印刷不精,且多割剪’,受到‘疑为赝品’的诟病。后来又受限于各种原因,大型甲骨著录书《甲骨文合集》仅选收了其中1200片,...
2017.11.14 09:30:00
-
事外交等方方面面,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史研究价值,弥足珍贵。
“天津博物馆甲骨藏品,部分在1925年曾著录于《簠室殷契征文》,因为‘印刷不精,且多割剪’,受到‘疑为赝品’的诟病。后来又受限于各种原因,大型甲骨著录书《甲骨文合集》仅选收了其中1200片,...
2017.11.14 09:45:00
-
骨文著录新书,还有多种将在二三年内推出。此外,我们还与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合力构建专门的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并尝试从甲骨文契刻工艺角度破解甲骨组类断代方面存在的难题。
继往开来之际甲骨文研究的一些思考
同时也应看到,当今甲...
2019.11.04 08:46:00
-
得12个姓基础上,是又一次裂变与升华。
黄帝“姬姓”,《史记·周本纪》有载。“子姓”在《史记·殷本纪》中有载。舜帝封商王朝始祖殷契于商这个地方后,“赐姓子氏”。姓氏不分现象从《史记》中已经出现,而《史记》中的“子氏”到唐代人的语言中又变成了“子姓”。子姓又裂变...
2022.09.01 11:18:00
-
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他自2004年起,便与韩江苏教授合作,着手甲骨文图文资料库的搭建。从一点一点将甲骨文文献与骨片编码录入,再到搭建“殷契文渊”数据平台,甲骨文研究插上了“数字化”翅膀。
刘永革介绍,“殷契文渊”是集甲骨文字库、著录库、文献库为一体的甲骨文知识共享...
2023.03.25 10:42:00
-
特色学校让孩子们亲近古老的文字。当地每年组织培训甲骨文骨干教师100名,为甲骨文进校园、进课堂提供人才智力支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殷契文渊”大数据平台在安阳完成三期建设,甲骨文研究取得新突破;中国文字博物馆推出的“我爱甲骨文”主题课程,殷墟博物馆开发的“字有乐园”...
2023.08.18 16:56:00
-
术支持,使其能更好地理解甲骨文这一古老文字。且数字资源库能够最大限度保留甲骨文的原始形态,实现对甲骨文的永久记录和保存。例如,“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作为一个集甲骨文字库、著录库、文献库于一体的甲骨文知识共享平台,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收录整理分布于...
2023.11.03 10:43:00
-
术支持,使其能更好地理解甲骨文这一古老文字。且数字资源库能够最大限度保留甲骨文的原始形态,实现对甲骨文的永久记录和保存。例如,“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作为一个集甲骨文字库、著录库、文献库于一体的甲骨文知识共享平台,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收录整理分布于...
2023.11.03 10:43:00
-
骨文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文字。甲骨文是殷墟时期的原始契刻符号,也就是殷商时期龟甲兽骨上所刻的文字,也被称作“殷墟文字”和“殷契”。自商朝始,甲骨文被刻在龟甲或牛肩骨上用来记录帝国占卜的结果。这些甲骨在1899年被发现后随即成为考古学和金石学热门的研究对象。魏...
2024.03.12 20: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