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4条,用时0.042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以下简称“上博简”)的儒家作品中,有不少与二《记》有关之篇。《礼记·缁衣》同时见于郭店简和上博简。上博简《民之父母》与《礼记·孔子闲居》前半部分相合,上博简《武王践阼》与《大戴礼记·武王践阼》有同源关系,上博简《内礼》与《大戴礼记》的《曾子立...
    2013.11.14 09:22:00
  2. 出天有四时变化,地有万物出产,人能治理社会,三者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补充。其次,突显人的主体性:“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这就在分清天地人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人可以与天、地相参,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地位,人要合理利用理性来...
    2014.05.14 08:36:00
  3. 要重视礼乐教化,让人民远离疾病和犯罪。鲁哀公说,照你这么说,国家会穷成什么样啦!孔子回答说,《诗经》上有这样一句话,“恺悌君子,民之父母”,说平易近人的君主是百姓父母,哪有儿子富裕父母贫穷的呢?哪有百姓富裕了,国君会贫穷的呢?《贞观政要》记载,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
    2016.12.19 10:01:00
  4. 国传统文化充分理解人性与人的价值,正是基于父母对子女的天然情感、对子女无私的爱,所以在过去的政治传统中,人们一贯要求为政者要做“民之父母”。《资治通鉴》里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唐贞观年间,为御边之需,唐太宗每天命数百人演习武艺。他亲自坐镇观看,并常常以弓矢兵刃奖赏其...
    2017.02.21 14:09:00
  5. 境外之境,味外之旨。老子有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传统的礼乐教化就是一种强调超越性的、提升境界的教育。《礼记》所记,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达于礼乐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横行天下”。这里的“五至”指志诗礼乐哀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而“三无”则指超越性的“无声之...
    2018.09.28 09:20:00
  6. 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引用这则典故,足见党和政府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重视与继承。“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也是将家庭伦理与政治伦理打通,把“亲亲”之爱进一步推延。“民之父母”“爱民如子”等传统教诲,体现了中华仁爱精神的神韵,是从一...
    2020.09.21 07:51:00
  7. 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引用这则典故,足见党和政府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重视与继承。“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也是将家庭伦理与政治伦理打通,把“亲亲”之爱进一步推延。“民之父母”“爱民如子”等传统教诲,体现了中华仁爱精神的神韵,是从一...
    2020.09.21 07:51:00
  8. 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引用这则典故,足见党和政府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重视与继承。“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也是将家庭伦理与政治伦理打通,把“亲亲”之爱进一步推延。“民之父母”“爱民如子”等传统教诲,体现了中华仁爱精神的神韵,是从一...
    2020.09.21 07:51:00
  9. 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引用这则典故,足见党和政府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重视与继承。“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也是将家庭伦理与政治伦理打通,把“亲亲”之爱进一步推延。“民之父母”“爱民如子”等传统教诲,体现了中华仁爱精神的神韵,是从一...
    2020.09.21 07:51:00
  10. 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引用这则典故,足见党和政府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重视与继承。“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也是将家庭伦理与政治伦理打通,把“亲亲”之爱进一步推延。“民之父母”“爱民如子”等传统教诲,体现了中华仁爱精神的神韵,是从一...
    2020.09.21 0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