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415条,用时0.037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时中国最有见识的“文化精英”发动了戊戌变法,结果是昙花一现。两年后,义和团运动兴起,可谓“草民”救国,表现了我们民族对外来压力与民族危机的本能反抗,结果也以失败告终。可是,义和团运动却给后来的“民族主义”者留下了一个“话柄”,动不动就被人贬为“义和团”!更有一些矫...
    2009.03.30 14:23:00
  2. 层、团体和政党所代替。   “中华民族”作为自觉的民族主体意识的诞生,既是中华文明几千年延续不断保持持续活力的历史成果,也是一种民族危机状态下的产物,同时还有近代以来民族国家意识形态普及全球,民族国家作为世界政治的基本单位得到国际法公认的世界背景。   “中华民族”...
    2009.04.22 14:43:00
  3. 上,而是有着自己的观点。早在1902年,鲁迅就分析过国民性和人性的问题,他以《天演论》的思想为基础,对国际竞争的残酷性,表现出强烈的民族危机感,他提出“我以我血荐轩辕”,不惜以鲜血来进行血荐,这跟传教士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在《摩罗诗力说》中,鲁迅就曾以拜伦的战斗不已的思...
    2009.04.27 10:01:00
  4. 是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   唤起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爱国精神。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势下,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西方帝国主义列强操纵的巴黎和会悍然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把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
    2009.05.07 11:14:00
  5. 而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蒸蒸日上,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在经济危机打击下,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华经济掠夺,日本更是悍然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机促使人们寻找新的出路。社会主义苏联为中国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制度选择和新的社会样板。中国知识分子大多把苏联的成功归因于苏联的社会主义...
    2009.06.05 10:27:00
  6. 国资本主义经济分别经由两个途径出现了两种形态,一个是在依托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的基础上产生的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一个是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基础上依靠外国生产设备、技术而产生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形态。虽然均属于资本主义的范畴,但它们却是迥然不同的两个部分。   ...
    2009.07.06 10:20:00
  7. 酝酿多年的变法维新思想已经跃升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康有为在这场运动中站在了潮头大言变法,这确实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对民族危机政治危机的敏感性。但是,康有为倡导的变法却是先天不足。其一,国内还没有形成像样的资产阶级。以康有为为首的1300多举人多数是刚刚从封...
    2009.07.23 15:44:00
  8. 之体,缺乏独立的社会地位。传统教育所固有的国家功利主义价值,在新的社会发展和历史境遇中被极大地激发和强化了。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危机和社会转型中,无论洋务派的官僚还是维新派的志士,都高张“教育救国”的大旗,主张变科举、立学校、兴西学。近代兴新学的主张,重视的主...
    2009.08.06 11:18:00
  9. 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充饷之银”[1],以悲痛的言说给统治者以警示,焦灼的呼号中隐蕴着忧虑。甲午战争的失利,使民族危机雪上加霜,为此谭嗣同发出“世界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悲壮哀鸣,置疑声声,心志诚诚,一片赤...
    2009.09.29 13:13:00
  10. 从上世纪初,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末,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个阶段的“国学”,是一个政治的观念,而不是一个学术的观念。当时整个国家的民族危机非常严重,晚清的国学派就此提出了“国”和“学”的关系,就是国家的形势非常危急,但还是要坚持传统文化。其实他们有点类似晚明部分士人的想...
    2009.10.26 14:28: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