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沃土才会傲然挺立,高楼稳稳立足于基石才能巍然屹立,英雄安泰不离开大地才会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千百年来,“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亘古不变的历史遗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共产党人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正确的群众路线。民心可敬,民意可畏,民气...
2013.05.16 15:47:00
-
后,要以民心向背为镜。严格地说,领导岗位是为服务对象设立的,如果没有服务对象,就无需设立领导岗位。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关系。古人有言:“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意思是说,为政者要倾听百姓的呼声,以百姓的反应,检查为政的得失。可是,现...
2013.08.22 15:18:00
-
思想家确实看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威力,承认民心相背决定国家存亡,发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历史铁律,进而向统治者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哀公》)的忠告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的劝谏。些许让步平民百姓、坚持“君权神授”唯心...
2013.10.10 13:58:00
-
思想家确实看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威力,承认民心相背决定国家存亡,发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历史铁律,进而向统治者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哀公》)的忠告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的劝谏。些许让步平民百姓、坚持“君权神授”唯心...
2013.10.10 10:37:00
-
民声,聚民智、听民意,解民困、惠民生,最终获民信、得民心,密切党群鱼水关系,凝聚改革发展合力。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舟失水,还可能只是搁浅;鱼失水,就难以存活。关乎成败兴衰、关乎生死存亡,对于群众之水、基层之水,党员干部更需感水温、...
2014.04.04 08:58:00
-
者的一个经常性论题,是“爱民”“利民”,反对“虐民”“残民”。孟子反复劝导国君“保民而王”,荀子则有警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唐太宗与魏征君臣对中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名论,即承袭于此。在其他人际关系中,“五伦”说同样提出双向性要求。例...
2014.05.30 08:28:00
-
者的一个经常性论题,是“爱民”“利民”,反对“虐民”“残民”。孟子反复劝导国君“保民而王”,荀子则有警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唐太宗与魏征君臣对中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名论,即承袭于此。在其他人际关系中,“五伦”说同样提出双向性要求。例...
2014.05.30 08:43:00
-
腕痛惜,就在于他们欠缺的不是能力和本事的“桨”,也不是奋斗与拼搏的“橹”,而就是轻视了政德这块“压舱石”。
《荀子》有言:“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载舟、覆舟,事莫大焉,其因不可不察。不妨说,有没有政德这块压舱石,“石头”是不是太轻、放没放歪,这些都是导致载舟、覆...
2014.06.16 08:50:00
-
其糟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让民族文化生命得以延续。
领导干部要知古鉴今、心存敬畏和戒惧。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强调“民惟邦本”“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告诫为政者必须体察民情、关注民生。中国传统典籍还有许多官德官箴,告诫为官者,官职越高、权力越大,越应战战兢兢、如履薄...
2014.11.03 07:30:00
-
其糟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让民族文化生命得以延续。
领导干部要知古鉴今、心存敬畏和戒惧。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强调“民惟邦本”“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告诫为政者必须体察民情、关注民生。中国传统典籍还有许多官德官箴,告诫为官者,官职越高、权力越大,越应战战兢兢、如履薄...
2014.11.03 0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