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籍珍本文库》丛书的编纂工作。在海外汉籍的版本调查、珍稀文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汉籍文献流传海外的一些特点。一般来说,汉字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结晶,浸润了东亚与东南亚文化圈。在古代,汉籍的传播是主动的、发散性的;传播的途径点面结合。在近代,汉籍的传播...
2009.02.23 10:29:00
-
汉字古今传承,历史悠久,承载着华夏文明几千年,这是中国人的骄傲。近年来关于汉字简繁问题的话题,再次升温,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是好事。而其中简体字只有几十年的说法,似与史实差距较大。
查看现有的历史资料,无论是出土文献还是影印典籍,都能清楚地表明,简体字的历史不是...
2009.06.05 10:15:00
-
秀的传统文化,以及我们当代的中国文化。
[解说]:从中法文化年的举办,到美国、巴西、芬兰、荷兰等国举办的中国文化节;从巴西的“汉字展”,到孔子学院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建立,以及2008年的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无不在通过传统文化来向世界展示一个充满魅力的、渴望和平发展...
2009.06.18 16:28:00
-
县级市也带有浓浓的“乡村情结”的元素。如宜兴“东氿”、“西氿”,是两个湖的名字,两个“氿”都非常美,但“氿”却是宜兴指称“湖”的汉字,和这里的丘陵、喀斯特地形、紫砂陶瓷联系在一起。作为历史的记录,它是与乡村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的。
在广义上,乡村文化蕴含着一个...
2009.06.18 16:31:00
-
繁体字的倡议和提案也屡屡见诸媒体,今年“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建议用10年时间,废除简体字,恢复繁体字,理由是简体字太粗糙,违背了汉字的艺术和科学性。在这样的背景下,马英九的倡议立刻引起了广泛反响,关于繁体字和简体字的新一轮争论,又成为媒体热点。
文化之“根”...
2009.06.18 16:10:00
-
进一步证实了文献中只有零星记载的商王朝的存在,更使《史记·殷本纪》等文献所载内容成为信史。殷墟出土的15余万片甲骨不仅证明古老的汉字是独立起源的,还提供了我国古代独立的文字造字法则。这对3000年以来的我国文化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至今仍为世界上1/4的人口所使用。在冶...
2009.07.17 09:52:00
-
和没有这种想象力的人生命的质量是完全不同的。
语言的享受
语言本身由于有它的语音、逻辑、语意,文字也有自己的形状,尤其是汉字,有自己的很美的形状,所以语言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享受。一个人能够因语言享受,这样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人的思想不可能绝对地离开语言...
2009.07.23 15:50:00
-
术、科学技术等方面
契丹初无文字,辽朝建立后,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对后来女真文、西夏文的创制有一定影响。女真大字就是参照汉字、契丹字创制的。契丹、女真等为丰富中国古文字作出了贡献。
辽代文学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契丹后妃多擅诗词,如道宗宣懿皇后萧...
2009.07.24 13:02:00
-
以为启功先生姓“启”。随着社会发展,我们的姓氏制度还将继续发生变化。
第二,姓氏分布不平衡,大姓人口爆炸。
中国古今使用的汉字姓氏,多达两万余个。但由于数千年的历史发展演变,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古今大量姓氏已经废弃不用,由此造成我国姓氏在全民人口中分布...
2009.07.27 11:10:00
-
语言是构成一个民族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要素。汉语是汉民族的母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语言,记录汉语的汉字又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华夏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与浩如烟海的母语文献代代相传是分不开的。
母语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是古代的诗文典籍,...
2009.07.31 17: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