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完成,靠语言来实现。“夷”是古代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称呼。中国古代最早的翻译对象是佛经,巧合的是“睪”乃如来释尊之“释”的本字。东汉明帝时期,大月氏沙门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在洛阳白马寺译出了《四十二章经》。后来重要的佛经翻译家有东晋的释道安、鸠摩罗什。关于鸠摩罗什大师...
2011.01.21 09:12:00
-
的伏兵,预示着有更激烈的战斗要发生。画面的上方有十五个胡人俘虏,胡虏双手被反缚,表示着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汉兵获胜。
据介绍,东汉明帝时,北匈奴挟西域诸国,屡犯河西诸郡,致使城门昼闭。东汉建武九年(33年)至延熹元年(158年),东汉王朝与匈奴进行了一场长期、大规模的...
2013.02.04 17:05:00
-
通过考察佛经,我们可以考知新义产生的时间和产生的机制。如“寺”原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如“鸿胪寺”、“太常寺”、“大理寺”等。相传汉明帝时,天竺僧人摄摩腾、竺法兰自西域以白马驮经至洛阳,初期被安置在鸿胪寺;后来建庙宇安置,就取“寺”之名,名之曰“白马寺”。于是“寺...
2013.11.18 14:25:00
-
中出现了“能仁菩萨”的译语,说能仁菩萨“慈悲喜护,惠施仁爱”,同时使用原本属于儒教的仁爱和佛教的慈悲。《后汉书》卷四十二记载了后汉明帝在永平八年(65年)给楚王英的诏书,其中有著名的一句话:“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文中,楚王英信奉佛教的方式为“尚浮屠之...
2014.08.15 15:38:00
-
中谜底而欢呼。
镇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金璐明介绍,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关于元宵节的由来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
2015.03.06 09:18:00
-
谈苏灯前,能否说说我国灯彩是怎样兴起的?
汪筱文:这跟佛教有关。东汉时期,印度僧人来东土传教,遭到了道教的阻碍,结果双方当着汉明帝的面在宫廷里较量法力,印度僧人用火燃烧佛像,佛像不但没有损伤,反而闪闪发光,汉明帝很是钦佩。于是他下令,在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
2015.03.20 09:02:00
-
谈苏灯前,能否说说我国灯彩是怎样兴起的?
汪筱文:这跟佛教有关。东汉时期,印度僧人来东土传教,遭到了道教的阻碍,结果双方当着汉明帝的面在宫廷里较量法力,印度僧人用火燃烧佛像,佛像不但没有损伤,反而闪闪发光,汉明帝很是钦佩。于是他下令,在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
2015.03.21 07:38:00
-
传的内容,在正史资料中并没有任何记载。
鸿门寺的由来
关于鸿门寺的由来,修慧法师讲了一段传说。他说,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在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而且最初佛教并不是一般百姓能接触到的,只有少数贵族研习。东汉明帝时因为一次梦境,要选九十九顶莲花山之巅建一...
2015.04.08 15:23:00
-
被纳入了“礼治”的范围,成了礼仪的表现形式,从此中国的衣冠服制更加详备。秦统一中国以后,建立了各项制度,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至东汉明帝,参照三代和秦的服饰制度,确立了以冠帽为区分等级主要标志的汉代冠服制度。服饰在整体上呈现凝重、典雅的风格。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
2015.08.07 10:52:00
-
包容才能“极高明而道中庸”。因其开放,而能海纳百川,博收广采古今中外文化思想;因其包容,而能有容乃大,融汇转化古今中外文化思想。汉明帝时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正是由于中华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品质,儒释道三教才得以对话、交流、切磋,不仅产生了儒学化的佛教,也产生了佛学化...
2015.08.31 08: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