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髓核心,是党的思想路线,但是实事求是是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东汉有一个史学家叫班固,他写了一本汉书,有一篇叫《河间献王传》,描写汉景帝刘启的儿子刘德治学特别严谨,一丝不苟,描写他治学严谨的时候,说他是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这样实事求是与中国传统文化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2012.11.12 09:18:00
-
于是,古人将此意向化处理,画中地上的人们好似听到雷声,抬头向天空望去,在云中隐隐可见龙的形象。以龙腾飞代指动物复归地面。
在汉景帝刘启之前,惊蛰称为启蛰,为避讳刘启的名字才改为惊蛰,所以也有成语“阳和启蛰”来描述惊蛰的景象,又引申为不顺利的过去,好的生活开始。不论...
2016.03.03 11:16:00
-
于是,古人将此意向化处理,画中地上的人们好似听到雷声,抬头向天空望去,在云中隐隐可见龙的形象。以龙腾飞代指动物复归地面。
在汉景帝刘启之前,惊蛰称为启蛰,为避讳刘启的名字才改为惊蛰,所以也有成语“阳和启蛰”来描述惊蛰的景象,又引申为不顺利的过去,好的生活开始。不论...
2016.03.03 11:16:00
-
是为了保持皇室血统的纯正。曹操生父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虽然官至太尉,但其根脉体系不清楚。而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刘胜是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的异母兄长,说明刘备是刘姓皇族的嫡系,血统纯正,论辈份,刘备是当今皇上汉献帝刘协的远房叔叔,所以人称“刘皇叔”。...
2018.12.27 09:02:00
-
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雨水位于二十四节气的第二位,是农历正月的中气。在汉代以前,雨水节气位列第三,排在惊蛰之后。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为了避“启”的名讳,“启蛰”被改为“惊蛰”,位置也与雨水调换。西汉刘安的《淮南子》首次记载了雨水在立春之后的顺序。萧放说...
2022.02.22 14:49:00
-
蛰”一般在3月5日或6日,此时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土地解冻、动物苏醒。
早在秦汉之前,“惊蛰”节气就已确定,当时称为“启蛰”,后为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启蛰”改为“惊蛰”。此后,“惊蛰”又被列在“雨水”和“春分”之间,成为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这一顺序沿用至今。
古人将每一...
2022.03.05 09:16:00
-
5年,陕西咸阳红旗公社杨家湾西汉墓出土了583件汉代骑兵俑、1965件人俑、410件盾牌模型、1座战车坑等陪葬品。该墓位于汉高祖刘邦的长陵和汉景帝刘启的阳陵之间,应为长陵的陪葬墓,基本确定墓主是汉初大将周勃。此发现比秦始皇兵马俑还要早9年。
这批汉俑面宽唇厚、多蓄胡须,刻划单纯洗...
2023.09.25 10:41:00
-
今天是“惊蛰”(英文为Awakening of Insects),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又名“启蛰”,因避讳汉景帝刘启的名字而改为“惊蛰”。
春雷惊百虫,万物始生长。当春天的第一声雷响起时,许多冬眠的动物被惊醒,“惊蛰”因此而得名。但实际上,大地回...
2023.04.26 14:38:00
-
的继往开来。汉惠帝刘盈废除“挟书令”,使长期受到压抑的儒家思想和其他思想活跃起来。汉文帝刘恒设《尚书》《论语》及传记博士70多人,汉景帝刘启又增加了《诗经》博士。到汉武帝刘彻时实现了质的飞跃,推明孔氏、表彰六经,增置博士,兴起太学,使儒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价值,五经...
2020.10.22 19:46:00
-
蛰”一般在3月5日或6日,此时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土地解冻、动物苏醒。
早在秦汉之前,“惊蛰”节气就已确定,当时称为“启蛰”,后为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启蛰”改为“惊蛰”。此后,“惊蛰”又被列在“雨水”和“春分”之间,成为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这一顺序沿用至今。
古人将每一...
2022.03.05 07: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