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杀掉了,其死也是“重于泰山”。屈原屡遭打击迫害,有志不获伸,最后在君昏臣佞,大敌压境的情况下,他不愿眼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于是投汨罗而死。这种死是令才人志士为之痛心,为之丧气的。但是这种死可以激起人们对于昏君佞臣的愤恨,可以引起人们对于更广泛、更深层的许多问题...
2010.04.06 10:52:00
-
歌创作中表达了他对楚风的追慕。在长诗《楚歌》中,我们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从“醉向伯牙觅知己”、“豪饮秋涛酹赤壁”的狂放到“九死汨罗殉真礼”、“我击楚歌歌霸王”的悲怆,还有“爱晚亭里说晚霞,岳阳楼畔诉孤愁”的感伤,还有“我欲纵身擎天问,何日能见云中君”的焦灼,...
2010.05.21 14:06:00
-
享受第二个端午法定假日带来的欢愉。此时,我们特别感念传统节日的“推手”——中国民协节庆委员会主任李汉秋。近日,记者在“龙舟故里”汨罗,独家专访了来此间凭吊屈原的李汉秋先生。
让传统佳节温润民族精神
李汉秋,福州人,著名人文学家。在其20年全国政协委员生涯中...
2010.05.31 10:02:00
-
爱国精神和高尚气节。这是端午节的文化符号。
屈原不惜投江一死,用生命塑造了端午节的神圣。他对国家、对人民的一片赤诚之心,化作汨罗江里不灭的精魂,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懈追求,成为后世的铭文。
我们纪念屈原,也纪念所有的爱国先贤。他们身上...
2010.05.31 10:02:00
-
一下其中的文化内涵,感受它所承载的民族精神,重塑我们的人生价值理念。
2200多年前的农历五月五日,屈原怀着对楚国深深的眷恋,投汨罗江自尽。当地的人们知道这个消息后,都划着船去打捞他,直至追到洞庭湖,也没发现屈原的尸体,就包粽子,投到江里去祭奠。自此以后,人们...
2010.06.13 14:54:00
-
过端午节,又各有其风俗。如满族的拜天、射柳、击球;朝鲜族的荡秋千、踏跳板等活动。
观竞渡(《清史图鉴》)
【划龙舟】
在汨罗江畔,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隆重的龙舟竞渡活动。竞渡前一般都要先祭屈子庙。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穿着新装,扶老携幼,并抬着龙头,先到屈...
2010.06.13 15:02:00
-
成一段笔记,最后合集为《一九九八:二十四节气》,引起了一定范围内的关注。新世纪伊始,曾以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著名的作家韩少功在湖南汨罗八溪峒的山水之间修建了一所住处,每年有一半左右的时间居住于此。7年后,他捧出了一部跨文体长卷《山南水北》,其间的生态思想更是显而易...
2011.01.18 08:23:00
-
粽子。
苏州的传说是投粽以祭大将伍子胥。这些说法有一个共同点,被祭者除是忠孝之人外,他们的死亡都和江河有关:屈原是忧国遭谗投汨罗江而死,曹娥是为了寻找溺水的父亲投江而死,伍子胥则是被夫差听信谗言逼死后,又被夫差将其尸体装在鸱夷状的容器里抛进河里流走的。
...
2011.06.07 09:15:00
-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在屈原投江的汨罗江畔,每年端午时节,都会在江上举行龙舟大赛,江边进行端午诗会。在扬州,端午节也曾有举行诗会的习俗。
本月17日,由仪征市作协、邗江区作协、绪壶园、小骆驼旅行社等主办的“2012端午诗会”隆重举行,古...
2012.06.19 17:51:00
-
为这个打扫卫生节丰富和创造着不一样的内涵。
一说起端午节的意义,最多人想到的便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居民们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便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的米食(粽子),并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能找到屈原的尸体。当然也有别的版本,...
2012.06.20 11: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