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792条,用时0.038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不匹配,以至于宪法失却世俗的基础与神圣性价值认可意义上的支持,理论上的功能无法转化为‘法在行动中’,徒具空文而已。”(许章润:《法学家的智慧》,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0页)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有着自己的特殊历史使命,那就是救中国、寻出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2009.03.09 15:13:00
  2. 是最高权威。如果不是在一个民主的制度下,怎能做到这一点呢?那一定是某个组织或是某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你发现没有,大力倡导法治的法学家,通常也是民主政治的积极倡导者;反之,积极倡导民主的政治学家,通常也是法治的坚定拥护者,因为他们懂得民主和法治的真谛。个别人将民...
    2009.06.02 13:56:00
  3. 变成了希腊遗产的后继者和传播者。”[1]239在法治领域,罗马人也无疑成为希腊法治思想的后继者和传播者[2]。以西塞罗为代表的古罗马法学家对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到了近代,从哈林顿的“法律王国”、洛克的分权理论和法治原则、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到卢梭...
    2009.07.08 11:16:00
  4. 人的努力。因此,出台法律的质量如何,就直接和人的素质有关了。正义之法出自正义之士,充满正气的人,方可以制定出正义的法律。正如美国法学家富勒所认为的那样,良法在于法具有内在的道德性,而法的道德性不过是人的道德性的体现。像美国杰出开国元勋们制定的宪法,至今对保障这个...
    2009.07.09 15:12:00
  5. 法官要实践公平正义,就必须有坚定的法律信仰。“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是马克思非常赞赏的一句法谚。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便形同虚设。法官审理案件,法律因素应该是唯一可考虑的内容。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将法律以外的因素考虑进来...
    2009.08.24 14:30:00
  6. 其他学科的研究者、向普通公众普及了一个常识:规则至关重要。这种贡献放到中国百年知识史上,当然是极为重要的。   不过,经济学家和法学家又分别犯了两个严重错误。首先,经济学家盲目相信“理性经济人”假设;但事实上,仅有这样的理性人,市场不可能存在和正常运转。没有规则、...
    2009.08.27 14:47:00
  7. 之舟承载民主   民主扬帆离不开法治护航。十年“文革”最惨痛的教训之一,就是无数的公民,受到了非法迫害。见证了中国法治60年变化的法学家江平,把中国法治发展概括为四个阶段:实用主义、虚无主义、经验主义及依法治国阶段。法律实用主义阶段是由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开始,领...
    2009.09.09 14:37:00
  8. 务印书馆恢复业务,一位经常去看望“反动学术权威”朱光潜的编辑便暗中与朱光潜洽谈《美学》出版事宜。1981年,《美学》全书三卷四册全部出齐。又如,为了更好翻译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维里所著《君主论》,法学家潘汉典放弃原英译汉文本,苦攻意大利文,最终将意大利语原本译出。...
    2009.11.17 15:37:00
  9. 过往的司法实践中,媒体的监督在司法权力面前,从来都处于被动而弱势的地位。   步履蹒跚的中国法治之路,已经足以让人们认清,希冀法学家和专业的法律人士来对强大的国家权力进行监督和制衡,是一件多么幼稚的事情。今天的中国司法,不管是司法机关还是律师,其权力运行充满着潜...
    2010.04.14 11:29:00
  10. 2010年部门预算,有报道称,这是我国政府决定“三年内公开中央部门预算”后,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家部委。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宪法学家蔡定剑表示,国土资源部率先公开部门预算是一大进步,反映出政府部门尊重民意,适应公众对预算公开的要求,积极回应了民众的期待。   蔡定剑...
    2010.04.23 16:26: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