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仍然坚持礼乐的象征意味对社会生活的示范意义,但是治理社会的具体思路已发生了微妙的转向。这种转向比较突出的特征,就是明显吸收了法家思想的因子,由礼转向了法 。荀子认为礼是法的基础,“礼义生而制法度”(《性恶》)。所以治理天下必须礼法并重,“隆礼重法,则国有常”。(...
2009.04.09 13:58:00
-
的全过程?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充分证明:治时,是民本思想得到一定的张扬;乱时,民本思想则被完全抛弃。
《千年忧思》还详细论述了法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作用。法家反对人治,指出:“君人者,舍法而身治,则诛赏予夺从君心矣。”他们认为“断于法,国之大道也”,主张“不别...
2010.03.15 10:57:00
-
也与它坚决运用严刑峻法维护社会秩序密不可分。新加坡的社会治理体现出中国古代社会典型的外儒内法特征,即用儒家思想进行道德教育,用法家思想维护社会纲常。因此,新加坡刑法不仅体现了集体主义限制个人权利的一面,也体现出严苛的一面,对犯罪行为形成了极大震慑。
新加坡非常...
2010.11.24 10:39:00
-
工具,通过严刑峻法实现统治,其最终是基于富国强兵,雄霸天下而提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皇权至上的集权专制统治。用现代的视角来看,法家思想在当时具有超前性与进步性,但当代的法治与其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虽然同样重视法律在治国过程中的作用。
新的视角下,法家主张的管...
2012.12.07 12:15:00
-
有家园之感。这句话,用在中国人之回想先秦,应该也是恰当的。
但是,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格局并没有继续下去。秦王朝建立后,以法家思想为蓝本治理国家,采取严酷的文化政策,甚至于焚书坑儒,这是国家权力对思想的第一次压制。到了汉代武帝时期,又开始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13.12.17 16:25:00
-
想内涵;“和谐”的本源则是“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儒家思想智慧。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些价值观在儒家思想、法家思想中也有体现。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
2014.03.26 08:38:00
-
在多数人看来,先秦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商鞅是“刻薄”“少恩”的典型。这一说法或许源于《史记·商君列传》:“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时...
2014.04.16 08:43:00
-
家学派相信道义劝说;法家学派仰仗奖惩。随着中国封建历史的发展,在公共政策领域,儒家思想的基础有时会与法家框架共存。这种兼容儒家与法家思想的二元论,是中国的封建体系持续如此之久的一大原因。汉朝统治者将儒家学说重新引入了中国朝廷的公共政策,而在此之前,法家学说独领风骚...
2014.05.16 08:39:00
-
机制,通过理论考试、实践考试、晋升演讲等环节公正评价员工。
弘扬传统文化,践行人本理念
将儒家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公司用法家思想的“任法而治”推进精细化管理,用儒家思想的“人本关怀”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在办公区建设了儒学文化走廊,开展了以“以德为先”的系列...
2014.12.30 09:58:00
-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法家思想家如申不害、慎到、商鞅等人的思想,而且也广泛吸取了儒、道、墨等学派的精神成果。他的主要著作《韩非子》观点鲜明而深刻,对治国理政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其中不乏对反腐倡廉建设的现实启示。
韩非子告诫执...
2015.01.15 14: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