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中,科学(与经济发展、人民富裕乃至理顺各种体制密切相关,这是基础)和民主(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解决官员大面积腐败、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等直接相关,是当代中国的人心所向)仍然是最基本的价值,应当予以特殊强调。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
2009.02.20 15:05:00
-
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在深刻总结我国政治建设的实践经验、借鉴国外政治领域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做出的战略部...
2009.04.01 09:43:00
-
是否实现的关键环节,也是评价社会是否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准。加强司法工作,首先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全面加强各项司法工作,努力提高规范执法水平,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化解社会矛盾、保障公平正义、加强社会管...
2009.04.14 10:16:00
-
限制,即使能获得这些信息,也并不是每个人能对其加以充分的分析和利用。何况,就单一个体而言,信息的传递也往往并不见得十分顺畅。建立法治国家的理想并非一蹴而就,这就决定了普通公众的法制水平、法制观念和意识的提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与之形成明显反差的是,企业单位经济...
2009.05.07 14:52:00
-
制度是如何思维的》一书中指出,制度具有“人”的特征,一种好的制度应该具有容纳冲突的能力,并且应该有制度化的方法解决冲突。在成熟的法治国家,群体性事件都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予以解决。例如,美国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数百万人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表示对战争的反对,而政府和警察对此...
2009.05.07 14:06:00
-
政治文化中,缺乏法治和民主的内容。建国后,我们对民主的理解又有种种偏见,因而,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一直在强调民主,强调要建设法治国家,但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治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而民主就意味着分权,所以,有些人对民主会有敏感。
但是,我自...
2009.06.02 13:56:00
-
年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完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当然,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相比,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热情不断提高的趋势相比,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仍然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坚持...
2009.06.05 10:25:00
-
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基本目标。
第二,坚持和深化了人民共享改革...
2009.06.22 10:37:00
-
面前打打折扣等形形色色的“人治”思维,全面树立尊重宪法和法律、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观念
2004年,为了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务院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在这一历史性文件中,国家明确提出用十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宏伟目标,并...
2009.06.26 10:30:00
-
步讨论。我国是一个深受西方法系,特别是大陆法系影响的国家,其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必然会受到西方法治理论的影响。而今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必要再回到法治思想源头,来考察一下亚里士多德法治理论的人性论和认识论基础。
一、亚里士多德法治理论的人性论基础
对于人...
2009.07.08 11: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