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49条,用时0.116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治自立。即依据法律进行独立思考、公正判断,使法治演进为一种常态化思维方式、常设化行为模式和常规化生活态度。四是法治自强。就是通过法治实现国富民强,使法治成为推动发展、激发活力、鼓励创新的有效手段。   从客体层面看,法治中国是依法治权与依法维权的和谐有序。法治中国以...
    2013.08.09 08:35:00
  2. 文明的民族才是伟大的民族。在这个意义上,法治中国是中国梦所不可或缺的。实现这一目标,法治建设会涉及如下六大环节。   科学立法是法治实现的前提环节。虽然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仍需不断完善。依法治国的“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宪法,依...
    2014.02.28 10:22:00
  3. 的前提、对象和定位等问题的论点,笔者不敢苟同。若照孟文所言,中国当代法学很可能要走中国古代“律学”之老路。   法学研究应以推动法治实现为目标   孟文认为:“研究现行法律的不足是法学批评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研究现行法律的不足只是法学研究的阶段性任务。法学研究不...
    2014.05.13 08:53:00
  4. 国家法度之上,再贤德的人也会被无尽的享乐腐蚀。同时,被统治者也甘愿于被统治,全无反抗精神和“法”的观念,更别提法治精神了。在现代法治实现过程中,国家强制力最重要是起到防御外敌入侵的作用,而全社会所形成的法治精神,即人们对法律自觉的认同和推崇才是实现良好法治氛围的内...
    2014.08.08 15:53:00
  5. 律、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始终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不动摇。   (三)   怎样搞法治?这是关系我国法治实现道路的重大问题。法治既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文明成果,代表着人类数千年来在国家和社会治理方式上的理性思考和选择,又是一个国家在特定经济...
    2014.11.04 08:00:00
  6. 就成了实现整体法治的阻碍。   当然,不是什么人都能从法治空隙中获得利益,除非你有权力,而有一定权力者当属各级领导干部。   中国法治实现的两大障碍,一是群众觉悟,二是领导干部放权的力度,而后者是决定中国法治能够走远走好的前提。“权力滋生腐败,绝对权力滋生绝对腐败”...
    2014.11.17 08:31:00
  7. 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新起点上,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都对完善法律体系、提高立法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对通过法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发展中实际问题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立法的评价标准已经是好不好、管不管用、能不能解决问题。衡量立法质量的高低,要...
    2014.11.26 08:25:00
  8. 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新起点上,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都对完善法律体系、提高立法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对通过法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发展中实际问题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立法的评价标准已经是好不好、管不管用、能不能解决问题。衡量立法质量的高低,要...
    2014.11.26 08:25:00
  9. 源、用好资源的制胜法宝。这也是我们把法治苏州建设提升为一项战略工程的原因所在。”苏州要推进科技创新,撬动转型升级,靠的是以良好的法治实现规则平等、公平竞争和知识产权保护,最终市场发挥真正的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   扎实提升法治化水平,是迈向创新型经济的必由之路。这一...
    2014.12.11 07:36:00
  10. 源、用好资源的制胜法宝。这也是我们把法治苏州建设提升为一项战略工程的原因所在。”苏州要推进科技创新,撬动转型升级,靠的是以良好的法治实现规则平等、公平竞争和知识产权保护,最终市场发挥真正的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   扎实提升法治化水平,是迈向创新型经济的必由之路。这一...
    2014.12.11 08:12:00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