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刊亭被强拆事件作出了回应。
在以往的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要么是自我表扬“政绩”,要么是表决心谈目标。即使是抨击时弊,也泛泛而谈,仿佛这些问题只存在于别处,对于本地的热点问题,却藏着、掖着。
如此做法,其实有违作为代表委员的职责,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
2009.03.09 13:31:00
-
学,这是应该继承的治学方法。但现在的学术风气则是按照现代汉语理解中国经典,按照现代西文(主要是英文)译本理解西方经典,不解文义,泛泛而谈,学术研究成果多是读书笔记式的译介、普及读物式的讲解,低水平的重复甚多,深入细微的洞见太少。研读经典不能满足于理解“精神实质”,...
2009.07.02 11:18:00
-
当然,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蕴含的科学真理,不能局限于文本解读,不能脱离实际以空对空,不然,就难免沾上食古不化的“学究气”,就容易犯下泛泛而谈的“抽象病”。在根本上,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大众求解放、求自由、求发展的理论,深深地渗透着民生情怀和人文精神。回顾历史,可以看到,马克...
2011.01.06 08:51:00
-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要着眼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着力于更新观念、破除陋习、解决问题。在组织行动时,切忌泛泛而谈,要具体对照“十讲”内容,抓住日常生活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密切联系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查摆,展开深刻讲评,自省他...
2012.04.28 09:38:00
-
理、视野和思维能力设置,使栏目融娱乐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和教育性于一体,寓教于叙、寓教于助、寓教于乐的做法告别了空洞无物、泛泛而谈的说教,以情理交融和“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领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五、搭建活动载体,增强吸引力
近年来,吴江的新闻媒体...
2012.09.28 11:10:00
-
易离题万里,无的放矢,其结果必定是“败走麦城”;另一方面容易浅尝辄止,没有深度,也难获命题人的青睐。应试者不能脱离微观分析,不能泛泛而谈,也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抓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说,应试者必须用宏观政策,分析中观问题,解决诸多具体的微观问题,将三者有机...
2012.11.02 12:49:00
-
取小舍大,含本逐末。整个作答前后杂乱,不能抓住既定主题,一以贯之。
忌“虚”,即对主要问题的判断不实不透,不能抓住问题的根源,找不出其症结之所在。对问题的概述模糊不清;设计方案泛泛而谈,脱离实际,缺乏可操作性;论证方案用词华丽,冗杂不实,整个作答游离于主旨之外。...
2012.11.02 13:23:00
-
分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调整逻辑顺序。考生可以按照问题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整理作答思路。 第二步,丰富对策内容。对策的提出不可以泛泛而谈,应当具体化。
第三步,完善要点表述。根据题目要求,考生在提出对策之前必须先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突出主旨句,可将问题表述...
2012.11.02 13:31:00
-
来表现自己的才华,回答主考官的提问,进而获得招聘者的青睐?这可能是令所有应聘者困扰的问题。其实,只要在把握好“度”的基础上,避免泛泛而谈、人云亦云,就可以做到以“新”取胜。
1、用豪爽的语言来表达信念
不少人都不愿意在面试时流露自己真实的情感倾向,生怕表述不当...
2012.11.02 20:33:00
-
成理;而中等答案是对于自己的观点,论证、说理基本能自圆其说。而那些差的答案是对于自己的观点,论证、说理不充分,考虑问题没有深度,泛泛而谈,言之无物。
意愿性问题
意愿性问题多用于考察考生的价值取向、报考动机、与职位要求的匹配性以及生活态度等个性倾向性。对于这...
2012.11.02 20: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