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败;制度变迁;路径透析
寻租(rent-seeking)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的一个重要成果。其思想最早萌发于塔洛克(Tullock)1967年的论文《关于垄断和偷窃的福利成本》。“寻租”一词最早见于由美国经济学家安妮·克鲁格(Anne Kreuger)撰写的《寻租社...
2009.02.17 14:36:00
-
上的权力是与执政党和政府存在密切关系的。我们知道,西方自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就权力的性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做了大量的探讨,其中以洛克、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最有著名。在实践上,以近代美国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最具代表性。可以说,一部近代政治史就是一部关于权力的...
2009.03.07 15:36:00
-
不足。
由于国民党政府并没有真的想要实行乡村自治或者地方自治,只所以如此作为,外部的因素是欧美国家的一些民间组织的推动(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河北定县自治实验),和一些学者的鼓吹(晏阳初、梁漱溟、李景汉等),内部因素则是国民党和政府若干“有识之士”想借此强化...
2009.03.09 15:11:00
-
国家政体,两种制度是有根本区别的。
两种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根本不同。“三权分立”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其理论基础是洛克和孟德斯鸠等倡导的分权学说。在封建社会末期,新生的资产阶级顺应客观形势的变化,借助中世纪启蒙思想家的民主理论,提出了各种试图打破...
2009.04.02 13:19:00
-
的马克思主义,以期达到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实”而“纯粹”的理解。在这次会议上讨论了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卢卡奇、柯尔施、波洛克等人参加。1930年,霍克海默出任第二任所长,提出了较为明确的研究纲领,即“批判理论”。1932年出版《社会研究杂志》。正是在霍克海默的...
2009.05.05 10:43:00
-
522亿美元,占这一时期整个对外直接投资额的19.4%。实践证明,日本大量的不动产投资后来基本成为不良资产,如曾经轰动一时的三菱公司收购洛克菲勒中心大厦,收购后不久便以半价再次卖给原主。到1993年,在美的日本银行对不动产业的贷款总额高达2000多亿美元,这些贷款主要面向日本...
2009.05.07 11:14:00
-
选择理论看来,“政治人”与“经济人”一样,都有着“自利”的内在动机,政府官员行为和商业活动一样,也会追求各自的私人利益。[5]塔洛克声称,“政府官员不会有系统地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而是会试图寻求其私人利益极大化”。[6]为了防范政府权力的过度扩张,公共选择学者主...
2009.05.15 10:29:00
-
日本政治中的权钱交易由来已久,特别是在日本特有的派阀政治催化下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上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政坛腐败大案不断,以“洛克希德案”和“里库路特案”涉案级别最高,金额和影响最大。
1976年,卸任首相田中角荣被指任内曾接受美国洛克希德公司5亿日元贿赂,作...
2009.05.25 15:02:00
-
要用新机制。我国研究机构多设在党政机关内部或由国家财政供养,国外则是由民间资金赞助。国外同类机构的运作经验值得借鉴,在美国,单是洛克菲勒一家每年就支持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7000多万美元。国经中心创立时,财政拨了500万元开办费,以后就不管了。所以我们成立了基金董事会...
2009.06.18 16:23:00
-
想的后继者和传播者[2]。以西塞罗为代表的古罗马法学家对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到了近代,从哈林顿的“法律王国”、洛克的分权理论和法治原则、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无不闪耀着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亚里士多德对“法治”理论的论述...
2009.07.08 11: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