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年,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强大的吴国。因此,鲁国的君臣把在外流浪了14个年头的孔子请回了家乡。那一年孔子已68岁。这几年流离他乡的人生阅历,使孔子的人生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鲁国的政治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于是,孔子本着“尽人事安天命”的态度,本着传承古...
2009.03.16 15:48:00
-
而加剧。明朝中期以后,蒙古的不同部属先后对明朝的西北边境发动了持续多年的入侵和袭扰,并在嘉靖年间达到了最高潮,边境百姓居无宁日,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到了隆庆年间,明朝政府迫于对己不利的严峻形势,与漠南(今天的内蒙古地区)蒙古右翼达成了颇具历史意义的“隆庆和议”...
2009.05.15 10:06:00
-
争议后,既没有具有公信力的司法体系来裁决,又没有强大的中产阶级来支撑社会的稳定,于是不同的派别和部落就开始了厮杀,还造成许多农民流离失所,错过了耕种季节,加上干旱,今年就开始闹大饥荒,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在挨饿。肯尼亚很长时间内都是非洲一个相对较发达的国家,如今...
2009.06.12 10:29:00
-
年)清廷以全副力量禁海、迁界,其中广东等地“凡三迁而界始定”,“功令既严,奉行者惟恐后期,于是四省濒海之民,老弱转死沟壑,少壮者流离四方。”(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禁海、迁界给六省特别是江、浙、闽、粤四省的沿海居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沿海居民世代依海而居...
2009.06.24 13:56:00
-
验环节也必须拿到国外进行;当然,最大的摧残还在于社会动荡,频发的战乱特别是外敌(日本帝国主义势力)大规模入侵迫使科学家和科研单位流离失所,许多美好的科研设想只能付之东流……
新中国为科学发展带来空前机遇
如果说物质条件是科学研究的外在条件,那么尊严感则是...
2009.07.29 13:38:00
-
鼓励学生在研究材料之后,进行归纳、鉴别,往往不是他提出问题来考学生,而是从学生本人提出的问题,来看是否有深度。
大西南的颠沛流离
上世纪30年代是世道变迁迅速的时代,但陈先生虽然关心社会,却不是直接介入政治生活,他的爱国之心是建立在历史与文化基础之上。他...
2009.08.10 10:33:00
-
外留学多年也是未拿半个学位,为读书而读书不用学位装点门面欺世盗名,直至现在仍是美谈。
教授
“教授的教授”在战争中颠沛流离
1925年秋,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先后受聘。1926年8月,自德回国的陈寅恪告别长达16年的海外游学生涯,抵达清华...
2009.11.16 14:31:00
-
序》等著作,可组合出完整的西南联大的历史全景。
《浦薛凤回忆录》虽然是非虚构的个人作品,但感染力很强,三校学者南渡西迁,颠沛流离的旅途记录,在抗战时代的个人遭遇,读来有小说的意味,恍惚之间,历史与现实的阻隔消逝,仿佛沉浸在阅读宗璞《南渡记》和鹿桥《未央歌》...
2009.11.17 15:43:00
-
“上帝的选民”为何这般哭泣、这般苦楚。
久负盛名的哭墙(也称西墙),是犹太教圣殿两度修建、两度被毁的遗迹,是犹太民族2000年来流离失所的精神家园,也是犹太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它位于耶路撒冷东区老城的东部,长48米,高约19米,由12层大石块砌成;石块与石块之间虽...
2010.01.12 08:37:00
-
机。
因旱灾而引发的流民潮在历代官私史书中屡见不鲜。仍以两汉之际为例,王莽地皇三年(22年)四月,“枯旱霜蝗,饥馑荐臻,百姓困乏,流离道路。”而当年夏天“蝗从东方来,蜚蔽天”,“流民入关者数十万人”(《汉书·王莽传下》)。东汉安帝初,“连年水旱灾异,郡国多被饥困…...
2010.04.23 16: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