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空间,而且个人在家族结构中地位、角色,也是其在社会结构中的角色、地位,符合家族要求的仁爱道德、礼义规范,同样适用于庙堂、社会。涂尔干指出,如果次级群体与个人的联系非常紧密,那么这个次级群体就会强劲地把个人吸收进群体活动,并纳入整个社会生活的主流之中 。而中国古代...
2009.04.09 13:58:00
-
社会中有着高度的稳定性、延续性、群体认同性和权威性,事实上成为了民间社会更为常用、更容易接受的“法律样式”。
法国社会学大师涂尔干指出:社会成员平均具有的信仰和感情的总和,构成了他们自身明确的生活体系,我们可以称之为集体意识或共同意识。涂尔干还指出,如果一种行...
2009.06.18 16:32:00
-
统学人大都主张学术为政治服务,强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倡导“资治”之学;也有人认为学术研究是为了发现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例如涂尔干和韦伯等,而理论建构就是为了明确表述最基本的因果关系。尽管刘易斯·科塞在《理念人》中引用朱利安·本达的观点,将知识分子视为“在获...
2009.09.10 11:08:00
-
问题即社会如何可能的解答的基本追求;对西学关于个人与社会之关系的主流论述进行讨论,梳理了契约论从个人出发推演社会主张的弱点,认为涂尔干从社会出发论证社会必然性的主张构成了社会学实证主义的基本信念。此外,还有对曼海姆晚期社会学思想的解析和对韦伯把价值分析引入社会学...
2013.12.27 17:41:00
-
发展为一种专门职业,学术道德从根本上而言是一种职业道德。对于从事任一职业的人来说,遵守职业道德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法国社会家涂尔干指出:“任何职业活动都必须有自己的伦理。”当职业伦理越发达,它们的作用就越先进,职业群体自身的组织也就越稳定、越合理。作为学界中...
2014.01.02 15:30:00
-
《中国社会科学报》:西方社科学者对于方法论的争论始于何时?
蒂尔:从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到社会学家韦伯和涂尔干,社科学者一直关注自己的研究是否真实、可靠,方法论一直是辩论的重要议题。
20世纪,政治科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以及行为经济学...
2014.01.14 15:39:00
-
析路径。基于这样一种分析范式,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以对应传统的农村社会和非传统的城市社会。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在《劳动分工》中提出“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开创了另一种城乡类型学的分析模式。“机械团结”是一种以共同的信仰、风俗习惯和仪式等相...
2014.02.21 11:02:00
-
作形式才会占据主导地位,以法律为基本约束的规范化现代市场经济是这种合作的完善呈现。古典自由主义学者无论是经济学家斯密还是社会学家涂尔干都深信,这种自觉性合作虽然是社会个体在理性选择基础上做出的自利行为,但可以通过规范化如法治化、职业道德等,使不同社会群体规范互动...
2014.03.03 14:41:00
-
社会凝聚的问题:何种因素能将一个文明团结成整体?”且不论其观点是否正确,不容否定的是,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的确出现了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所谓的“社会失范现象”。如何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构建能够比较集中反映和体现绝大多数人利益与追求、协调绝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和生存方式、...
2014.04.18 08:46:00
-
就要挖掘和阐发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彰显国家正能量,需要依靠各种仪式活动来维持活力。正如爱弥尔·涂尔干所言,信仰、思想体系并不能单独地存在,唯有依赖于社会仪式才得以表现。仪式是集人、物、语言、行为等多种要素于一体的意义“综合表述”,...
2014.04.23 08: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