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示、照亮。
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要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例如,从《清明上河图》中宋代都城百姓那种快乐的气氛,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和谐生活的满足;从中国人在弹琴、下棋、饮酒、喝茶时的诗意氛围,可以看到中国...
2009.02.19 10:06:00
-
国各族人民热爱祖国,期盼祖国强盛,为中华民族崛起,为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为建设一个空前盛世中国的美好愿望,从1980年以后,每逢清明节,全世界各地华人一次次来到黄帝陵公祭,祭黄帝陵不仅是一国之重典,而且已经成为全世界华人之盛典,整个中华民族之大典!轩辕黄帝是中...
2009.04.01 09:47:00
-
形式,还是完善党内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的各项制度。党内民主的广泛实施和推进,重在努力营造为政清简、作风清新、为官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环境。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检验党内民主的实效性,使党内民主的创新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的检验。防止一刀切,防止割裂发展与民...
2009.04.29 16:05:00
-
》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再如佩香囊,丝布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等,让小孩佩之,为驱虫辟邪除瘟。至于插艾叶昌蒲,民谚云:“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叶、昌蒲均是中药,芳香可净化空气,杀虫灭菌。
其中的龙舟竞渡,在古代用于祭祀、娱神与乐人。而在以后的历代演...
2009.05.27 15:40:00
-
的精神风度都不及。
端午节来了,吃粽子的时候,更要翻出尘封的《离骚》,沐浴更衣认真诵读,让清新雅致的古韵沉淀到浮躁精神中,用清明坦荡的悠远精神敲打麻木的神经,用理想人性之光提醒曾有的迟钝,努力成为一个高雅谦逊、通情达理的精神君子,而不要成为“庸俗的赚钱机器和...
2009.06.02 14:03:00
-
千古传承的民俗文化,到了今天,在法定的节假日里,任何人都不会是居高临下地俯视民意、民情,而总是顺乎民心、合乎民意地因势利导。清明扫墓、端午采药和中秋赏月,无论仪式和某些细节,不再一概斥之为迷信。广大人民都根据自己对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物产资源、兴趣爱好和利...
2009.06.02 14:24:00
-
仁者也。”
当然,治国、平天下不能全赖武力。作为一位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王守仁更加关注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国家稳定和政治清明的问题。在他看来,政治的清明主要取决于大小官吏能否忠于国家和勤政守职,故极力倡导“人皆可以为尧舜”。他认为:“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
2009.06.03 16:40:00
-
相倾陷破坏,而同派之中,亦往往互相忌刻,势若水火……此种现象实非好兆,亡国之根,即在此耳。”这种混乱的政党政治,不仅没有带来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反而由于各党派的争夺倾轧,引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国共两党曾进行过两次合作,尤其是在第二次国共...
2009.06.08 11:07:00
-
这在近现代中国是很少见的。陈寅恪自是高人,但还不能说是逸士。马一浮是20世纪学者里面真正的高人逸士。
他为我们树立了一种气质清明的文化典范,一个不沾尘俗、彻底刊落习气的纯粹学者的典范。他在纷乱的时代开启了一种文化境界,这就是“语默动静,贞夫一也”的境界。这八...
2009.06.26 10:15:00
-
意识,明晰耻与荣的价值评判标准。孟子耻感思想中体现的知耻尚荣的伦理精神,对于净化民众的心灵,养成、激发和保护民众的耻感意识,涵育清明的社会风尚仍然具有特殊的意义。
孟子认为,“羞耻之心”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道德情感,是人与生俱来的内在规定性。他说:“羞恶之心...
2009.07.08 11: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