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7条,用时0.017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时期,也是一个充满了变革与动荡的时期,而且还是中国文化繁荣、思想活跃的黄金时期。   周在灭商以后,形成了一个相对统一的王国。“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北山》)周天子实行世袭制和分封制,按血缘关系为王族成员分配爵位和官职,让他们协助管理政务...
    2009.06.19 11:20:00
  2. 久必合、统一国家一直延续下来的思想基础。   大一统观念是中国国家统一的理论基础   中国自古就有天下一统的观念,《诗经》就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天下的土地、人民都是属于天子的,但提倡大一统却是孔子的功绩。孔子提倡大一统,他说:“天下有道,...
    2009.10.10 11:12:00
  3. 已经形成了相当完备的理论。时至今日,“土地兼并必然引发社会动荡”的后此谬误,仍然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占有王权化的思想根深蒂固。中国自秦汉以来实行地主土地私有制,但在至高无上的皇权统治下,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小土...
    2010.01.29 15:03:00
  4. 作物的销售。在这三个问题解决的背后,是农民千古流转的富家梦。   传统社会土地的所有权可以用《诗经·小雅·北山》中的著名诗句:“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来形容。土地王有,沉重的赋税压力,上层官员的层层剥削,如此社会,何谈富家梦?   新中国的成立让“...
    2014.10.22 14:31:00
  5. 范畴的许多关键因素,很早就已经开始发展,这与儒家思想学说在中华大地广泛传播有着很大的关系。   儒家持“天下观”看世界,主张以“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一统”为基本政治原则,以忠、孝、仁、智、礼、义、信为基本伦理价值判断。作为先秦时期的一门显学,加...
    2015.03.19 08:49:00
  6. “由礼(道德)统法”的历史画卷。   周室衰微后,在“礼乐罚征自天子君出”的时代转为“礼乐罚征由诸侯定”的春秋战国时期,打破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政治格局,一切既定的秩序被解构重塑,中国的历史由此进入了“轴心时代”。   (四)春秋战国时期:...
    2016.02.04 09:01:00
  7. “由礼(道德)统法”的历史画卷。   周室衰微后,在“礼乐罚征自天子君出”的时代转为“礼乐罚征由诸侯定”的春秋战国时期,打破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政治格局,一切既定的秩序被解构重塑,中国的历史由此进入了“轴心时代”。   (四)春秋战国时期:...
    2016.02.04 09:01:00
  8. 息早在《尚书》所反映的远古社会已露端倪。后来《诗·小雅·北山》对此进行了概括,并进而形成了宗法君主论、家天下和王土王臣说,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正是这一理论的集中表述。这一理论构成了中国中古社会赋税征收的基本依据。   赋税基本理论一经形成,...
    2016.10.13 08:33:00
  9. 作物的销售。在这三个问题解决的背后,是农民千古流转的富家梦。   传统社会土地的所有权可以用《诗经·小雅·北山》中的著名诗句:“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来形容。土地王有,沉重的赋税压力,上层官员的层层剥削,如此社会,何谈富家梦?   新中国的成立让“...
    2014.10.22 14:31:00
  10. 周文化尚礼乐、重德政的基本底色,并深远地影响了此后三千年中国文化的走向。   周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地域上,“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在民族上,夷夏融合而“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制度上,宗法和礼乐文明形成并趋于完善;在思想上,继文武周公之后而有孔子...
    2018.09.05 09: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