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4条,用时0.021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春秋战国之世,凡得一流人才治国理政的国家在短短的一二十年甚至数年大见成效。魏用李悝变法,使魏在战国初期盛极一时,称雄半个多世纪;燕昭王任用郭隗、剧辛、乐毅,几灭强齐,而剧辛、乐毅皆赵人;楚悼王任吴起为相,诸侯患楚强盛,吴起为卫国人。孝公以前的秦国不仅地处边远,土...
    2014.01.06 16:45:00
  2. 立其为相,三年大治。鲁哀公后悔莫及。   这是个人才流失的例子,另一个招贤纳士的故事更为著名。   据《史记》和《战国策》等记载,燕昭王致力于燕国中兴,卑身厚币,以招贤者。郭隗给他讲了个“千里市马”的故事,说古时候有个国君喜欢千里马,派人到处寻找。听说远处有一匹名...
    2014.07.11 08:45:00
  3. 厉惩罚违规者。   新加坡之所以成为花园城市,就是因为对随地吐痰不遵守文明规则的人施以鞭刑,伤肉而不伤骨,起到震慑人心的作用。而燕昭王千金买千里马骨的故事也可以给我们另类的启发:从前有位国君,愿意用千金买一匹千里马,可是3年也没买到。于是有人自告奋勇为国君去买千里...
    2014.09.25 08:56:00
  4. 这方面的意思。管仲曾侍俸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桓公)有过节,最后因鲍叔的推荐得到齐桓公重用;乐毅在赵、魏、燕之间游说不得志,后受燕昭王重用,以为亚卿。诸葛亮之所以自比管仲、乐毅,不仅表明他自信过人,也暗示与管乐一样,希望能得到明主赏识。唐代汪遵有一首诗歌《南阳》...
    2015.01.19 14:48:00
  5. 王充在《论衡》一书中也谈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里所谈到的“信”和“诚”,实则就是虔诚,指的是做人的真诚。战国时期,郭隗建议燕昭王以“谦”的态度求贤,认为如果对贤士以师事之,那么比自己强百倍的人就会到来;如果将贤士以朋友处之,那么比自己强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如...
    2016.09.02 08:02:00
  6. 王充在《论衡》一书中也谈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里所谈到的“信”和“诚”,实则就是虔诚,指的是做人的真诚。战国时期,郭隗建议燕昭王以“谦”的态度求贤,认为如果对贤士以师事之,那么比自己强百倍的人就会到来;如果将贤士以朋友处之,那么比自己强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如...
    2016.09.02 08:39:00
  7. 国面临生死存亡时扮演了一个非常不光彩的角色。公元前286年,齐湣王出兵灭掉宋国之后,南侵楚国,西侵三晋,甚至想灭掉周天子取而代之。燕昭王则抓住这个机会,命乐毅为统帅,联合秦、魏、韩、赵等国一同进攻齐国,攻占齐国70余城,甚至占领了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出国逃亡,被楚将淖...
    2016.12.13 08:55:00
  8.   燕昭王姬平在燕国纷乱不断之时即位,虽胸有雄略强国之志,而难有所为。而于穷困之时,礼贤下士、选贤任能,终使国强,燕国就是一个例子。由此亦足见人才堪为治国的关键变量。   易水之旁筑金台   燕昭王所要收拾的烂摊子,是其父亲姬哙造下的。   燕王姬哙晚年年老昏庸。当...
    2017.05.02 09:33:00
  9. 一样,四五岁的曹冲,自己不太可能有如此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果没有对他人经验的借鉴,仅凭一己智商是不大可能空想出来的。   是否借鉴燕昭王“浮舟”称猪   那么,曹冲称象的智慧从何而来呢?南宋吴曾在《能改斋漫录》卷二“事始”类中,曾提出这样的看法——   予按:《符子》...
    2017.09.26 09:33:00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题中之义,也是中国数千年发展中历朝盛世的关键依托。周公一饭三吐哺,思贤若渴,礼贤下士,终至天下归心,国家强盛。燕昭王垒黄金台表达求贤意愿,人才接踵而来,将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发展成为富裕兴旺的强国。中唐时,韩愈为集聚人才,致力于儒学复...
    2020.09.16 07: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