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51条,用时0.046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三)家长履责。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为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家长必须切实履行好自己的教育监护之责。一是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正确的教育责任观,不能把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二是加强联系。家长应加强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班主任老师的联系,随时掌握自己孩...
    2009.05.11 10:19:00
  2. 任务分摊到每个家庭来承担,直接把家庭这个社会最基层的单位及人所依赖的生活环境变成了道德教化的组织机构。《三字经》中提出的“子不教,父之过”,就是社会向家庭分摊教化任务的明证。古代家教的实质其实就是在全社会推行道德教化的家庭责任制。   古代家教是有一整套组织制度的终...
    2009.07.03 16:20:00
  3. 长率教者,从手举杖。”父亲在家庭中垂范训导,是家庭经济的供给者、家庭安全的保护者,更是家庭精神的引领者,所以《三字经》中有“养不教,父之过”之说。   今天,这种传统的为父之道的观念已走向衰落。现在的很多父亲忽视了自身所承担的精神和道德上的教养责任,把工作与养家看作父职...
    2009.11.17 15:19:00
  4.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
    2009.11.17 15:30:00
  5. 治国安天下。   中学生在公交车上集体不为老年人让座,问题出现在中学生身上,而深层次的病根却在家长和社会身上。俗话说的好: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中学生们将来就是知识水平再高深,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思想作为支撑,又与行尸走肉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一个没社会...
    2010.11.09 08:24:00
  6. ”。其中,不少内容广为流传,信手举些例子:“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告诉我们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告诉我们父母师长对孩子的教育是不可替代也是义不容辞的。“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告诉我们少壮不...
    2013.09.16 16:57:00
  7. 时,被学生杀害。犯罪嫌疑人雷某潜逃至上海浦东后向警方自首。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希望。   《三字经》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家庭是未成年人一生中经历的第一个场所、面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他们所遇见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在未成年人成长...
    2013.09.24 08:43:00
  8. 时候,得到的却是家长的一味包庇和推脱。孩子只是一张白纸,能够绘出什么样的画面正是由对他影响力较大的成年人决定的。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熊孩子的养成,正是因为父母没有提供良好的影响和引导。善良品德的养成,社交礼仪的养成,离不开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最近热门的话题...
    2013.10.08 13:32:00
  9. 课时,被学生杀害。犯罪嫌疑人雷某潜逃至上海浦东后向警方自首。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希望。   《三字经》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家庭是未成年人一生中经历的第一个场所、面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他们所遇见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在未成年人成长...
    2013.10.08 15:28:00
  10. 草根,也对着文化名人。家风家规,这一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重新引起人们对家风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子不教父之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小我们就在这种耳闻目濡的家风中健康成长,懂得了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的态度和为人处世道...
    2014.02.14 09:32: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