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593条,用时0.017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现代风险的无处不在与抗风险资源的短缺是一个深刻的矛盾。因此,寻找新的抗风险资源就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抗风险资源上,我们惯于注意物质性资源,对非物质性资源有所忽略。描述社会抵御风险能力的社会抗逆力(Social resilience)概念是弥补这方面不足的一种努力。   现有风...
    2009.02.23 10:26:00
  2. 两个率先”关键靠发展,但发展必须要付出成本,需要消耗资源、能源,同时发展也必须付出代价,必然带来环境污染问题。人口密度全国最大、物质性资源全国最少、人均环境容量全国最小,这是江苏的基本省情。这一省情,决定了江苏只能走土地占用少、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承载空间大...
    2009.03.09 14:20:00
  3. 建设、社会长治久安的积极促进作用,也要重视和弘扬文艺的伦理教化、情操陶冶功能,谋求精神超越与娱乐纵情的双赢,使大众文艺在精神性与物质性、公益性与私人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实现互补和协调。   要站在民族文化发展和先进文化建设的制高点上积极引导大众文艺消费,着力...
    2009.05.21 13:25:00
  4.   ● 学者博客   一个家庭对福利水平的评价不仅取决于与他人相比之后的相对收入,而且取决于在非物质性因素上的相对状况。如果要一直享受高福利其实也不难,只要你调整好了心态,做到“知足常乐”。   福利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也不专属于经济类学科,社会学、管理学等都...
    2009.07.08 10:28:00
  5. 过程中扮演了价值创造主体的角色,个体参与、经历以及所获得的体验是价值实现的源泉。   体验经济的兴起和发展绝非偶然,它反映了在基本物质性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人类追求精神愉悦和快乐的共性和趋势,这与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主张的人类从生存、安全基本需要向更高层次的自尊和自我...
    2009.07.27 11:11:00
  6. 的网民,都变成“虚拟社区”的“守望者”,使人与人的交往获得前所未有的平等与自由。另一方面,由于它所凭依的信息传播和交换形式具有非物质性、非接触性、隐匿性、分散性等特点,也带来网络信息的良莠杂芜不全、是非真伪难辨,不仅让各种蛊惑人心的歪理邪说得以大量传播,而且还容...
    2009.09.21 14:15:00
  7. 场和观点。   西方人本主义各派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在本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虽然其中有的流派也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即所谓“自然的先在性”),但是由于它们片面地夸大“人”的主体性,使“人”成为脱离了物质世界(自然界、社会)的绝对物,无条件地宣...
    2009.10.27 10:07:00
  8. 伽达默尔又说,“理论就是实践的反义词”(同上,第21页)。   理论作为实践的“反义词”,并不仅仅在于理论的“观念性”和实践的“物质性”,更在于理论的“理想性”和实践的“现实性”。人是现实性的存在,但人又总是不满足于自己存在的现实,而总是要求把现实变成更加理想的...
    2009.12.02 11:03:00
  9. 三点构成了一个社会游戏的三角形,而这个三角形的中心就是利益。利益是一切问题的中心。这里人们追求的利益包括两个方面:精神性的利益和物质性的利益。精神性的利益包括各种社会评价、各种社会荣誉等,精神性的利益主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物质性的利益包括各种具体的物质财富等,物...
    2009.12.10 16:02:00
  10. 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两个基本规定:其一,人类大脑的意识能力运用成果不断积累的方式使自身与自然界关系呈现持续发展状态;其二,人类生命的物质性决定了自身只存在于自然界“许可”范围。前者表明双方同属于对规律性探讨,后者表明其研究具有相对性。   马克思说:“人靠自然界生活...
    2010.05.14 10:04: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