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61条,用时0.118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心理辅导活动。⑶“苏老师”走进特殊群体。“苏老师”们来到儿童福利院、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给特殊群体未成年人以特殊的关爱,还针对劳教犯罪未成年人开展心理辅导。⑷“苏老师”走进媒体。“苏老师”走进市电台未成年人专题广播栏目“阳光地带”,运用直播、互动的形式,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010.05.05 08:56:00
  2. 月31日徐州市鼓楼区举行未成年人前科消灭颁证仪式,中国矿业大学法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汤道路说,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有利于促进犯罪未成年人的的社会复归进程,体现了对犯罪未成年人特殊的法律宽容,是国外刑法中常见的未成年人特殊保护制度形式之一,但在国内仍是司法领域中的一...
    2010.09.08 08:49:00
  3. 到位,预防范围窄,预防力度不够,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源没有被实质性地切除;三是犯罪的未成年人再教育未上位,教育方式片面,针对性不强,犯罪未成年人的内心和行为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矫正。面对如何进一步做优、做实、做好未成年人矫正工作,建议不断推进“三参”“四防”“五教”模式:  ...
    2011.08.18 14:23:00
  4. 因进入刑事诉讼而产生心理障碍,特别是曾被关押过的未成年人,容易自我封闭,心中的苦闷无法排解。于是,王晓文邀请了大学心理学教师,对犯罪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疏导,实施心理帮教,激励他们重新做人。   被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的未成年人小丰经过整整两个小时的心理疏导后,动情地说:“从...
    2012.03.13 11:31:00
  5.   今年以来,吴江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切实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通过对未成年人法制宣传、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实施帮教管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途径,结合“七彩的夏日”、“金色翅膀”等活动,认真落实思想道德建设、违法犯罪预防和帮教工作等各项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结合公安工作...
    2012.11.05 12:23:00
  6. 犯罪嫌疑人犯罪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综合考量,确定二个月以上四个月以下的考察期对其暂缓起诉,视其在设定的考察期间内,履行特定义务情况和悔改表现,最终决定是否对其提起公诉的起诉裁量制度。今年以来,共对28名轻微犯罪未成年人作出不捕或不诉决定,为挽救帮助未成年人发挥了积极作用。 ...
    2012.12.31 10:42:00
  7. 未成年被告人进行心理辅导,让其真正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判后与帮教对象进行“一对一”结对,通过书信、邮件、短信、定期探访等形式保持与犯罪未成年人的日常沟通,并组织开展学雷锋等多样化公益活动。创新载体,实现教育效果最优化。在社区设立“玲玲姐姐法律屋”,在苏州新闻网设置“玲玲...
    2013.03.09 12:17:00
  8. 判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要创新少年审判工作机制,做好异地户籍未成年被告人本地帮教、未成年被害人刑事救助、未成年人轻罪前科记录封存、犯罪未成年人复学安置等工作探索和制度建设,努力打造特色品牌;二是要坚持能动司法,完善人性化的办案模式,突出教育为先、教育为主、教育为本,借助...
    2013.04.03 13:14:00
  9. 向善公益微电影《绘梦》温情上演,该片完整再现了检察机关适用特别程序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整个过程,生动展示了“教育、感化、挽救”犯罪未成年人的特殊方针。   《绘梦》是一部由真实案例改编的微电影,旨在反映检察机关在依法履行未成年人刑事检察职能过程中,贯彻“教育、感化、挽...
    2014.08.08 10:54:00
  10. 院副教授盛长富表示,相比较而言,我国法律中还没有明确规定保护处分制度,这方面还处于空白状态。盛长富认为,保护处分制度是以保护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福祉为主要目的,对其作出的强制性教育矫治措施。它在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处置措施体系中与刑罚并列,但优先于刑罚适用,是刑罚的替代性措...
    2014.12.19 14:25:00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