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59条,用时0.016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中国则是以村舍为单位、农民为主体、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业社会结构。中国很早就建立了统一的皇权,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在名义上垄断所有的土地,但是小农与村舍在事实上占有土地的实际使用权与处置权。在许多情况下,小农社会相对平等的经...
    2009.06.02 14:09:00
  2. 变革与动荡的时期,而且还是中国文化繁荣、思想活跃的黄金时期。   周在灭商以后,形成了一个相对统一的王国。“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北山》)周天子实行世袭制和分封制,按血缘关系为王族成员分配爵位和官职,让他们协助管理政务,大封诸侯,赏其民,...
    2009.06.19 11:20:00
  3. 延续下来的思想基础。   大一统观念是中国国家统一的理论基础   中国自古就有天下一统的观念,《诗经》就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天下的土地、人民都是属于天子的,但提倡大一统却是孔子的功绩。孔子提倡大一统,他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2009.10.10 11:12:00
  4. 准则。古代中国自秦汉以来皇帝一人专权的政治传统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在17、18世纪达到了顶峰。《诗经》中说“普天之下,皆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深刻地诠释了中国对王权的文化认同。封建社会高度集权体制,从州、郡、县到中央,通过官来集权,实行金字塔结构,这样的社...
    2012.03.30 17:12:00
  5. 治世到康乾盛景,中国的国家治理水平曾代表一个时代的顶峰。然而自商鞅废井田、立郡县之后,“百代皆行秦政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社会观念始终没有改变,君主专制制度始终没有改变。当欧美国家争相改制图强之时,中国却如同一头沉睡的雄狮,固守于宗法祖...
    2014.04.14 07:52:00
  6. 治世到康乾盛景,中国的国家治理水平曾代表一个时代的顶峰。然而自商鞅废井田、立郡县之后,“百代皆行秦政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社会观念始终没有改变,君主专制制度始终没有改变。当欧美国家争相改制图强之时,中国却如同一头沉睡的雄狮,固守于宗法祖...
    2014.04.14 08:34:00
  7. 治世到康乾盛景,中国的国家治理水平曾代表一个时代的顶峰。然而自商鞅废井田、立郡县之后,“百代皆行秦政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社会观念始终没有改变,君主专制制度始终没有改变。当欧美国家争相改制图强之时,中国却如同一头沉睡的雄狮,固守于宗法祖...
    2014.05.26 16:08:00
  8. 活虎,不改本色,如果不是如此的倔强,它根本无法修炼贵族气质,如果没有不舍的坚持,它也不会有绵延的气势。从洪荒神话到三皇五帝,从“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到裂土分疆国破家亡,从“三民主义”到和谐社会,多少蜕变故事浅吟低唱,或高唱“大江东去”,或痛诉绵绵战火,不管是坦途还...
    2014.06.30 16:13:00
  9. 家观念认为国家为全体国民所有而非某家私产,认为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侵犯、国土不容分割。而传统王朝观念的核心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即天下一土一木均是“我们家的”,以土地换平安虽屈辱但并无不可。这是鸦片战争后清廷愿意割土求和的思想根源。在甲午战争...
    2014.08.08 08:35:00
  10. 家观念认为国家为全体国民所有而非某家私产,认为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侵犯、国土不容分割。而传统王朝观念的核心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即天下一土一木均是“我们家的”,以土地换平安虽屈辱但并无不可。这是鸦片战争后清廷愿意割土求和的思想根源。在甲午战争...
    2014.08.08 08:35:00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