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益麻木刻板的心灵。总谢幕时,观众全场起立,掌声经久不息,室外秋凉,心间春暖。
今人不见古时月,明月曾经照古人。四百年前江西玉茗堂那座绮梦连绵的牡丹亭中,丽娘与梦梅谈起了惊世骇俗的爱情,解构了道貌岸然的礼教,自我意识慢慢觉醒。汤显祖为《牡丹亭记题词》:“情不...
2015.09.09 10:07:00
-
日下午,江西抚州市民王毅军说起在南通的“温情之旅”,感慨万分。
王毅军告诉记者,他和爱人今年都是60岁。“我家住在江西省抚州市玉茗大道医药公司宿舍,曾是所在单位中层干部,前不久刚刚退休;爱人名叫刘金珠,曾在抚州市针织内衣厂工作。这次夫妻俩之所以匆匆赶到南通,...
2015.11.12 09:02:00
-
(1550年至1616年)就曾在其作品中阐述了梦想社会的愿景。在他众多的戏剧作品中,最受大众喜爱的是包括《邯郸记》和《南柯记》等在内的《玉茗堂四梦》。借助这些受欢迎的戏剧,人民不仅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也掌握了儒家文明的道德观念。
汤显祖描绘了一幅现实画卷:一位...
2016.02.18 09:38:00
-
(1550年至1616年)就曾在其作品中阐述了梦想社会的愿景。在他众多的戏剧作品中,最受大众喜爱的是包括《邯郸记》和《南柯记》等在内的《玉茗堂四梦》。借助这些受欢迎的戏剧,人民不仅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也掌握了儒家文明的道德观念。
汤显祖描绘了一幅现实画卷:一位...
2016.02.18 09:38:00
-
可见其一斑。其中最著名者,如洪昇的《长生殿》、曹雪芹的《红楼梦》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其影响。至于其后宗法汤氏的“临川派”(亦称“玉茗堂派” )则更是一口咬定一个“情”字来做文章。
临川派剧作家中,如明末的吴炳(字石渠,号粲花主人),他流传至今的剧作用《疗妒羹...
2016.05.17 16:26:00
-
释智达撰。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此剧以戏剧形式作晋时庐山慧远远公、五代永明寿禅师与明云栖莲池大师三祖传记,在佛教影响至大。
《玉茗堂还魂记》,明汤显祖撰。清乾隆五十年冰丝馆刻本。此本以清晖阁进呈本为底本刊刻,版面开阔,行格疏朗,文字精整。内收精美版画三十余幅...
2016.03.24 09:11:00
-
释智达撰。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此剧以戏剧形式作晋时庐山慧远远公、五代永明寿禅师与明云栖莲池大师三祖传记,在佛教影响至大。
《玉茗堂还魂记》,明汤显祖撰。清乾隆五十年冰丝馆刻本。此本以清晖阁进呈本为底本刊刻,版面开阔,行格疏朗,文字精整。内收精美版画三十余幅,...
2016.03.24 09:11:00
-
剧》三十卷、《李卓吾先生批评无双传明珠记》二卷、《鼎镌陈眉公先生批评玉簪记》二卷、《新锲出像注释李十郎霍小玉紫箫记题评》二卷、《玉茗堂还魂记》二卷、《异方便净土传灯归元镜三祖实录》二卷、《绣像歌林拾翠》二集、《月露音》四卷、《新订时调昆腔缀白裘》六集。
本...
2016.06.30 09:12:00
-
民族由于语言,其没落便成为必然。虽然,清初,汤公的戏依然魅力四射(《桃花扇》里的李香君一开始学戏,学的就是《牡丹亭》,学的就是《玉茗堂四梦》),但一是它仅限于南方,二是它没能进入文化中心。更不可能像莎剧那样随着英语的全球弥散,“走村串户”似地深入到世界各地。显...
2016.08.12 08:51:00
-
往往不只有深切的思念、深情的牵挂,更不乏人生体验的分享、立身做人的教导,等等,显露出家教、家训和家风的智慧和担当,诸如汤显祖的《玉茗堂尺牍》、郑板桥的《郑板桥家书》、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等等,之所以至今令人津津乐读,正是缘于这些家书已然成为家学传承、道德弘扬...
2017.03.22 08: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