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墨子·贵义》:“凡言凡动,合于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为之;凡言凡动,合于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者舍之。” 墨子以是否符合三代圣王之道为准绳。所以,墨子把古代圣王树为推崇的典范,通过托古者圣王之事,借尧舜禹汤文武圣王之道,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为墨子人格精神的...
2009.06.19 11:20:00
-
置这样一个大家都很难做到,却又不得不努力去做的高标准,引导这样一种理想主义的方法论呢?缘由大约有三。其一,儒家以祖述尧舜,倡明先王之道为己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很容易把先王之道理想化。中道的思想作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圣王的成功秘诀,被儒家抬高到理想化的程度...
2010.01.27 09:03:00
-
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
尚中、贵和的思想。各方面的和谐:人与自然;人际关系;治国之道等。尚中,不走极端...
2012.08.06 13:47:00
-
省‘术士’指方士亦可指儒生。”(光聪谐:《有不为斋随笔》)“术士”可指“儒生”之例,有《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伍被语:“昔秦绝先王之道,杀术士,燔《诗》《书》,弃礼义,尚诈力”,《汉书·伍被传》作“往者秦为无道,残贼天下,杀术士,燔《诗》《书》,灭圣迹,弃礼义”...
2013.08.14 09:08:00
-
是治国理政的心法,史是治法。康熙的一段话最有解释力,他说:“经者,虞夏商周治天下之大法也。书传序云:二帝三王之治,本于道。二帝三王之道,本于心。得其心,则道与治固可得而言矣。盖道心为人心之主,而心法为治法之原。精一执中者,尧舜禹相授之心法也。建中建极者,商汤周武...
2013.12.23 16:28:00
-
我们认为至少应厘清四个阶段或方面的认识:
⒈王官传统与《尚书》的起源问题
“学在王官”,《尚书》源于史官职守,承载历代先王之道,也是史官所以赞治的工具和途径。将《尚书》渊源定位于此,才能澄清其本质,立于审视其传流的最初基点,也才能理解此后《尚书》传流中形...
2014.04.08 11:12:00
-
字,讲的是内圣功夫,要内化于心,严格要求自我;“谋事”“创业”“做人”是对领导干部做人做事之道的概括,讲究一个“实”字,讲的是外王之道,要外化于行,真心实意为人民谋福利。“三严三实”凝结了传统儒家“内圣外王”的为政治国之道,是中国古代传统政德思想的创造性转换和创...
2014.04.16 08:48:00
-
字,讲的是内圣功夫,要内化于心,严格要求自我;“谋事”“创业”“做人”是对领导干部做人做事之道的概括,讲究一个“实”字,讲的是外王之道,要外化于行,真心实意为人民谋福利。“三严三实”凝结了传统儒家“内圣外王”的为政治国之道,是中国古代传统政德思想的创造性转换和创...
2014.04.16 08:48:00
-
神。传统家风家教劝导子弟立志勤学、锤炼意志,成贤能之材,家风家教典籍中弘志勉学的文字比比皆是。家喻户晓的《颜氏家训》指出,“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的不二诀窍就是“勤学”。传统家风家教在弘扬中华民族立志勤学、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陶铸励精图治、奋发向上的理想人格方...
2014.05.17 08:57:00
-
什么独特思维方法?就是天人合一,允执厥中,仁者爱人,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众缘和合。其核心,就是“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人类文明的交汇已走到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人类危机呼唤人本主义在否定之否定意义上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
2014.06.04 08: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