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教故事;诸葛亮的《诫子书》,讲“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陆游临终前写的遗嘱诗《示儿》,念念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些,事实上即已成为传统文化精神的一部分。即使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的人生起点,也常常秉承着一些良好的...
2014.04.02 15:04:00
-
可能要算春秋战国晚期的屈原了,一曲《橘颂》,绵绵演奏了两千多年。
中国漫长的历史阶段,既有过盛世与辉煌,也有过屈辱与灾难。“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古人陆游对祖国山河能够统一的美好愿望。“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表达了岳飞精...
2014.07.15 10:57:00
-
壮举联系在一起的。
曾经,爱国是一份燃烧在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情感火苗。从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到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无数仁人志士用自己的言行甚至生...
2014.10.20 07:53:00
-
家风”,还何愁家风不正,民风不纯,政风不清呢?
清明是传承良好家风的生动课堂,爱家爱国的家国情怀是传承良好家风的应有之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未了之愿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慷慨决绝,“头颅换得金星五,遍地红旗众手擎”的继往开来,无一不...
2015.03.30 14:00:00
-
不扫,何以扫天下,关怀自己的家庭,这没什么不对。但一个有主人翁意识的国民,不能仅停留于此,要多想想我们的国家。想当年,陆游那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网上祭英烈,正是以国民的名义向英烈致敬,以今天国家取得的成就向他们...
2015.04.02 15:50:00
-
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以至于无法断裂、不可割舍。
仔细品读清明,从唐代杜牧笔下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到宋代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所体会和感悟到的不再是烧几刀纸钱、培几把新土的祭祖扫墓、寄托哀思、告慰先人那么简单,而是与清明节密切相连的...
2015.04.03 17:07:00
-
相比较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陆游的清明,则更多的留给人们感动的意味。“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后人见诗如见到了作者,无不想探究一下,是怎样的家国情怀,让这位老翁,即便在身死魂灭之后,依旧耿耿不忘国家大统,...
2015.04.03 17:21:00
-
素养、社会风气等软实力的提升。如今党风、政风、社风有了明显好转的迹象,就是提倡传承优良家风的价值所在。
值此清明祭扫之际,“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在耳畔回响,古代先贤赤胆忠贞的家国情怀,激励着我们长在红旗下的革命事业接班人,感怀先辈的丰功伟绩,继承前辈...
2015.04.07 10:16:00
-
家族史与中国文化史合流,养成了国人兼济天下的责任担当意识。由此观之,家风即国风。
以清明为主的追思缅怀活动打通了家国界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放翁之诗生动诠释了家国之界并非森然不可逾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夫是小家顶梁柱,亦是身负天下之责的栋梁...
2015.04.08 08:23:00
-
才得以较好的传承下来。
提到爱国人士,中国历史上可谓数不胜收:有南宋精忠报国的岳飞;有写下“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句的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有范仲淹“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可以承载天下的偌大情怀,还有一些爱国人士...
2015.06.23 13: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