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样的经济发展速度,表现为更高的环境污染。从现实来看,沿江地区,尤其是苏南地区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环境容量,尤其是水环境容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达到一个十分难以调和的地步;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急剧下降,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农业发展和出口贸易...
2009.03.09 15:43:00
-
发展必须要付出成本,需要消耗资源、能源,同时发展也必须付出代价,必然带来环境污染问题。人口密度全国最大、物质性资源全国最少、人均环境容量全国最小,这是江苏的基本省情。这一省情,决定了江苏只能走土地占用少、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承载空间大的集约型发展之路。否则,江...
2009.03.09 14:20:00
-
经济发展的天花板却越来越明显。整个江苏发展的土地和环境等基础条件问题在日益加剧。经济快速增长与能源原材料消耗、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与环境容量减小,淡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加剧、人口不断增加与耕地逐年减少等诸多矛盾,即将阻碍江苏经济发展的脚步。目前,以苏、锡、常为主的苏南地...
2009.03.09 15:42:00
-
该看到,我国经济增长付出的生态环境代价也是十分巨大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6年我国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2007年5月江苏无锡太湖水域蓝藻暴发,无锡市区80%以上家庭的饮用水源遭...
2009.04.02 13:02:00
-
环境问题,使我国现代化进程面临着狭小的生态容量。我国虽然拥有世界第三的广袤国土面积,但适宜人类居住的一类区域仅占国土面积的19 %,环境容量极其有限。加之长期以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进一步加剧了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怎样用这...
2009.05.27 15:53:00
-
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要使沿海区域经济合作取得实效,就必须要整合区域资源:一是整合岸线资源。根据沿海岸线不同的水深条件、土地资源、环境容量,切实加强沿海项目和产业布局的分工协作,在港口分类和产业特色上形成互补,使沿海岸线开发利用更加平衡合理。二是整合园区资源。将省、...
2009.06.17 10:48:00
-
进江海联动。充分发挥沿江对沿海的辐射作用,带动沿海地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充分利用沿海拥有深水港口、滩涂资源丰富、土地储备量大、环境容量大等优势,为沿江先进制造业产能转移、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开辟新空间。加紧实施港城联动。坚持以港兴市、以港兴城、港城联动、互动发展,...
2009.07.08 10:28:00
-
二是要科学规划,发展内涵式城镇化。对县城发展要科学合理规划,对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利用以及各种建设活动要进行综合部署,兼顾区域的生态环境容量,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并切实加强农村城镇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居民素质。
第四,要以农业产业化为途径,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2009.09.14 11:20:00
-
化产业,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可持续发展的真谛在于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一切经济社会活动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不突破环境容量和自然承受力的阈限。对地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生态系统既复杂又相对脆弱的西部地区,坚持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环境...
2009.11.18 12:02:00
-
务功能的依赖性、利用强度迅速加大,其自我更新的规模已经小于利用量,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的丧失和对经济社会系统支撑能力的降低。
生态环境容量是有极限的,超越环境容量就属于不可持续发展,而环境容量正是区域生态系统所提供生物资源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客观量度。因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010.01.22 15: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