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时报社论 “中国经济以8%增长,GDP在年底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向媒体公布了这一预测。这个本应令中国民众喜出望外的“GDP超越”的消息,此番却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显然,GDP的增长在中国民众看来,已经失去了昔日所具有的光彩。
过去四年中,...
2009.06.02 10:41:00
-
新闻办的领导下,主要的对外宣传载体包括了中国外文局下属的几大报刊、《中国日报》等。而我国的主要媒体,如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包括《环球时报》英文版也都承载了对外宣传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自2003年正式启动的中国各级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建设,则为公共外交提供了一个极为难得的观...
2009.08.11 11:28:00
-
在现存的世界格局下争取和平机遇、发展经济,这次危机表明,争取机遇的阶段已经过去,中国不但要自立于世界强大民族之林,而且要积极创造新机遇,为世界和平和全球治理的大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环球时报》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社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2009.08.27 14:39:00
-
“中国模式”,担心这种模式的吸引力增长可能导致世界权力转移,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希望从中国获得社会转型的经验。一位中国专家18日对《环球时报》说,西方模式的影响显然仍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主导地位,中国发展的这几十年对创造一个成熟政治经济模式还太短,因此中国现在低着头发展,...
2009.10.22 10:21:00
-
的比例,日本没必要再虚张声势地谈论自己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而是要做出明智选择,利用中国取得自身的发展。近日,大前研一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深入地阐述了他在上述问题上的看法。
“并非对中国过分乐观,也并非对日本过于悲观”
环球时报:今年以来,您在演...
2009.11.02 11:35:00
-
美国小伙科林不离不弃地照顾中国姑娘陈亚焕,这个故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苏城百姓的褒扬和热议。相继有中国日报、环球时报及北京青年报的英文编辑电话采访了科林,网络上更是大篇幅转载。这几天,央视《道德观察》栏目组也赶来苏州,对科林、陈亚焕及科林母亲进行专访。“虽然每...
2010.02.01 10:15:00
-
的创意,尤其是那个木头制成的屋子。真是太神奇了,居然一颗钉子都没用就建造了一个屋子,我一定会去扬州亲眼看看这样的房屋。”
《环球时报》记者段武宁表示,扬州馆让她很震撼,扬州案例展示契合了扬州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扬州案例入选世博,表明扬州城市发展...
2010.05.12 22:04:00
-
金钱万能的思想,有钱能使学校推磨,钱可以买分,长大了就要用钱买官买权。办教育缺钱,全世界都一样,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不例外。《环球时报》5月7日有一篇文章,题为《听牛津大学校长“哭穷”》,讲牛津学费多年不涨价,本科学费上限一直是一年3225英镑,而美国常青藤等名校每年...
2010.05.26 08:22:00
-
说,自己阅读十分广泛,平时只要一有空,就爱翻阅各类书籍及报纸。
如今,家中书橱中已塞满了各类书籍和杂志,有《经济学原理》、《环球时报》、《红楼梦》和《新社会主义》,以及与美国华尔街有关的传记、故事书等。另外还有很多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新概念作文》等...
2011.03.10 16:25:00
-
展示职工文化建设成果和单位获得荣誉的展示室、一个集健身和保健为一体的健身房和一个乒乓球室,站工会还投资购买了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器材,订阅了《环球时报》、《读书》、《读者》等15种报刊杂志。这些活动场所和设施,丰富了在职职工的文化生活,也让老同志实现了老有所乐。...
2011.08.30 09: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