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2237条,用时0.106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会谈”已经满足朝鲜避战的阶段性目标,它已经不再那么具有价值了。   朝鲜退出“六方会谈”,是从它参加谈判的第一天就注定的。从任何现实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必然是这个结果,这已经不是哪个谈判方不够努力所造成的问题。如果有人对朝鲜退出感到震惊,不是他们对于客观现实不够洞察,...
    2009.04.15 15:02:00
  2. 内容”进行片面强调和机械抽绎的结果,却是过度蒸馏后风干的失真和虚假,而使历史剧在失去人性的真诚后走向神坛,“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带来观众欣赏心理的逆反。   “文革”宏大叙事的虚幻化与严重变形失真,使新时期伊始的私人言说得到...
    2009.04.28 14:53:00
  3. 白居易和柳永是很值得后世研究的代表。   胡适倡导新诗时,就很推崇白居易和他领军的新乐府。“但伤民病痛”的白居易推进了杜甫开辟的现实主义,“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从《赋得古原草送别》到《长恨歌》,再到贬居江州的《琵琶行》,白居易有明确的大众化艺术追求,他的...
    2009.05.21 13:25:00
  4. 现代转型。   打破一元文化格局、走向多元文化格局是晚清文化变革的基本趋势。   1840年后中国的连续战败,使得一些知识精英开始本着现实主义的文化精神、以比较开放的心态对待西方文化,逐步确立了学习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诸如洋务派的体用观、维新派的会通论。这种文化价值取向...
    2009.05.27 15:53:00
  5. 译题材   五四前后的瞿秋白正在北京的俄文专修馆学习,学校课本的内容主要就是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充满了现实主义精神,引起他浓厚的兴趣,于是瞿秋白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之上,开始尝试着翻译这些作品。译介活动使瞿秋白和他的文学伙伴们无形之中卷入了“文...
    2009.06.19 10:59:00
  6. 理。在国家弱小的情况下,大国问题对于国家建设而言,于己于人都似乎离人们的现实生活极其遥远:于己,要么流于理想主义的幻想,要么流于现实主义的悲观;于人,要么只能是对于真正大国的羡慕,要么则是对大国霸权的愤怒批判。但大国的建构对弱小国家的确是一盘无缘享用的圣诞大餐。中...
    2009.07.17 10:21:00
  7. 下,形成宏观和微观视野下的法律推理研究范式,其主流倾向是主张将法律推理研究建立在综合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的基础上进行。在法制现代化、法律移植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中国法律推理研究应放弃法律中心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简单思维定势,建构转向现实主义立场、注重经验实证研究的方法。...
    2009.08.06 11:22:00
  8. 隐藏利己的动机。“中国威胁论”的兴起和泛滥,既有对东西方之间文化隔阂的忧虑,也有出于意识形态差异的猜忌,但是更为关键的却是从政治现实主义出发对中国日益增强的影响力表达不满。   “中国威胁论”花样不断翻新   有关“中国威胁”的舆论发端于美、日等国家,但其在中国周边...
    2009.08.11 11:32:00
  9. 主国家联盟”。美国要解决面临的各种难题,不可能没有中俄两国的合作,所以要同中国“同舟共济”,同俄罗斯“重启”双边关系;但从传统的现实主义逻辑出发,美国又担忧中俄两国将来会挑战其霸权地位,威胁其安全;同时,从推进民主的理念出发,又认为中国“不民主”,俄罗斯“民主倒退...
    2009.09.29 11:27:00
  10. 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构成,当然就是直面现实的文学创作应予表现的内容。甚至可以说,这样一种含带了相当的独有特色的社情与国情,正为现实主义写作提供了丰沛的素材与鲜活的内容。但目下的所谓“官场小说”领域,却是泥沙俱下,十分芜杂。一些比较流行的“官场小说”,大多没有走出...
    2009.10.22 10:10: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