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青年学者应当从老一辈学者身上吸取精神养分,学习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德。
学习和继承老一辈学者爱国敬业、献身学术的人生境界。做学问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以学术报效国家、造福人民的崇高志向。坚持正确的...
2009.03.08 12:01:00
-
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领导干部要把加强党性修养、树立优良作风与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提升人生境界,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一是,带头加强修养,坚持党性原则。领导干部应该具有比一般社会成员更高的道德水准...
2009.04.01 09:16:00
-
态化、孤立化甚至催生假文化。比如,在一定程度上说,建立文化保护区不失为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但这一举措会导致文化脱离其原始生境,缺少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互动,缺乏可供发展的动力支持,逐渐丧失生命力。无论从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人文关怀的角度看,这种方法...
2009.05.15 10:06:00
-
形象工程”。若以这样的心态来考虑长远问题,无异于“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超越个人私欲,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改革开放以来,个人利益得到了承认,合法地满足个人私欲也得到了尊重。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领导干部对此必须保持距离,转而追求一种崇...
2009.05.21 13:52:00
-
统揽孔子的思想体系,我们可以看到“中”性思维贯穿于各个层面:“大同”社会政治理想、“天人合一”的哲学追求、“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境界、“内圣外王”的人格模式等等,孔子的中庸哲学对中华民族精神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庸》作为秦汉之际的作品,以孔子思想为底色又...
2009.06.03 16:38:00
-
义,但从人的处世之道来说,兼容多端包括认真听取不同意见要有虚心、宽容的态度,兼容众异且能达到平衡与和谐更是一种大智慧,是很高的人生境界,显然,只有具备谦和品德之人才能达到这种智慧和人生境界。
张岱年先生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了“兼和”之道,在他那里,这种认识已经“...
2009.06.17 10:26:00
-
受之重,乃至在九旬高龄养病期间,依然著书昭示天下,坚决请辞。季老三呼“摘冠”,不是虚伪的作秀,而是求实作风的表现;不仅使自己的人生境界得到升华,而且对当前的浮夸学风,也下了一帖清凉剂。
第三境界,“每个人都要做到内心和谐”,“要想达到个人和谐的境界,需要具备...
2009.07.17 10:03:00
-
为中国人文化心理中根深蒂固的东西。由此,教育的作用即是教人去“知天命”,并达到顺应天命、“随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的人生境界。通过体认“仁”而自觉遵循“礼”,以顺天命,即是孔子教育的目标。天命外在于人而又统治着人,个体只有顺应天命才能有一个好生活。“...
2009.07.20 09:52:00
-
认知,而是一种内心世界的整合与提升。第六,中国古代文论的最高价值追求不是什么文学创作的规律、审美特性之类的认知性结论,而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融道德、哲学、艺术于一体的精神境界,是人与世界浑然一体的状态。
以上六点正是中国古代文论永久魅力之所在。也正是我们今天...
2009.08.04 15:46:00
-
态度的。消极地总结经验,就会失去应有的进取精神,最终是一事无成。而积极地总结经验,则可以振奋人心,坚定信念,实现“有所作为”的人生境界。邓小平同志就是积极总结经验的光辉典范。从个人经历讲,邓小平同志曾经“三落”,每次都不是他政治上犯了什么大错误,而仅仅是因为他...
2009.08.26 14:32:00